教父的结局是什么?
影片结尾的闪回(生日场景)是全片(包括I、II)最惨烈的一幕,也是两部影片结合的枢纽。在表现力上甚至比《教父》中柯里昂死去的不朽场景还要好。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独立存在。这个悲剧意义不是指单一事件,而是指整部电影,它包含了整个故事所涉及的所有主题,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有三个:一是美国梦及其幻灭和罪恶;二是意大利(西西里)传统家庭观念(包括宗教和荣誉观念)在不同环境和时代的冲突和演变,即两种文化的碰撞;第三种是人无法逃脱的傀儡命运,看似不同,同样可悲的命运。这一幕发生在《教父》的故事之前,《教父2》中柯里昂的故事之后。这是一次私人的家庭聚会,原因是考利昂过生日,他正在选购圣诞礼物,还没有回家;对话中还透露了时代的大背景,那就是美国对日宣战的时间。这部剧的主角是柯里昂的三个亲生儿子和养子,桑尼、弗雷多、麦克和汤姆。在场的其他人有康妮、卡罗、汤姆的女朋友特丽莎和特塞尔。场景适合桑尼带卡罗回家,把他介绍给大家。在介绍迈克时,他提到家人称迈克为大学生,并以戏谑的口吻称他为“爱因斯坦”。聊天中桑尼提到美国对日宣战,说自愿参军的人都是傻逼。迈克反驳说,他的观点和他父亲的一样,桑尼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他问他既然同意了为什么不参军。迈克说他已经加入了海军,这使每个人都感到惊讶。汤姆说,考利昂费了很大的劲让迈克推迟征兵,迈克不置可否地说,他没有这样的要求;桑尼生气地拉着迈克,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特塞尔很快劝阻了他。桑儿忍住怒火,让康妮和卡罗去起居室,留下四个兄弟坐在桌旁。桑尼抱怨说,迈克不应该在他父亲生日那天伤害他。弗雷多支持迈克。桑尼把他伸出的手往后一推,请他倒一杯酒。汤姆说考利昂对迈克的未来有计划,迈克说他对未来有计划,汤姆说他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迈克说他想决定自己的未来。桑尼骂迈克上大学时很笨。康妮进来说他父亲回来了,桑儿和汤姆一起走了。桑尼一边走一边骂迈克是傻逼,把迈克一个人留在房间里,想着画外嘈杂的叫声“大惊喜”...这是一个内涵无限的场景,其意义不仅在结构上补充了剧情中的空白,也让《教父II》和《教父》相互呼应,同时有效提升了故事的主题。按照故事大致的叙述顺序,我们来看看与这个场景相关的零散内容,它们是如何聚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的。(为了避免涉及太多对应的场景,我们只把重点放在父子之间的内容上,省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兄弟之间很多恩怨的细节。)○在《教父》的开篇段落中,身着军装的迈克与身为黑帮的兄弟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差距让我们困惑。他为什么不一样?闪回的场景给出了答案:那是他参军回来的那一天。但是他为什么要参军呢?因为他上了大学,教育(美式)给了他不同于家庭成员(移民)的价值观。所以,他对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点儿子反抗专制父亲的味道,这是年轻人的典型心态。○在许多场景中,迈克在考利昂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正面或侧面的解释。联系闪回的场景,我们可以确定迈克是兄弟中最受宠爱的,他的父亲对他有期望。这些是什么样的期望和计划?和迈克自己的预期有什么不同?可以肯定的是,上大学是实现这个期望的第一步,但在这一步之后,迈克自己选择了与父亲计划不同的方向。在婚礼的那一段,汤姆说考利昂想和迈克说话。你可以想象,只要迈克现在接受他父亲的好意,考利昂的期望就会重新走上正轨。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一切皆有可能。在迈克被警长殴打的场景中,我们从人物的对话中得知,迈克不仅参军了,还立下了战功,是美国的英雄。然后克莱门扎教迈克用枪,并告诉迈克他是所有人的英雄,包括他的父亲考利昂。这里阐释了柯里昂作为父亲温柔的一面,柯里昂作为父亲的矛盾处境,在倒叙到婚礼的间隙中充满了骄傲、担忧和隐藏的“期待”。当科利昂从医院回家时,当他得知迈克卷入了这一事件时,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对迈克有期待,在迈克拒绝一次后,他隐约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没想到他会因为自己被牵扯进来,既欣慰又难过。至此,不仅他的计划失败了,他知道迈克自己的计划也失败了,他将走上一条所有人都在极力回避的道路。问题的答案即将揭晓。当迈克和凯再次见面时,他们对父亲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责任重大的人,“就像总统和参议员一样”。凯说总统和参议员不会杀人。这又是一个包含很多隐喻的瞬间。最直接的是,它说柯里昂就像总统和参议员一样。然后迈克稍微沉思了一下,说:“谁幼稚?”,同样的比喻和指称。凯的话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可能是他的第一个发现,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而他的回答不仅指他的父亲,也指他自己。他们各自的计划,一个关于未来的不同计划,一方面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一方面是忠于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最后所有的错误都是空的;而他们在命运面前显然是幼稚的。○然后就是倒叙对应的关键场景,迈克和柯里昂的对话,一切都会在这里揭晓(据说这是罗伯特?6?1唐)。谈话中,迈克从科利昂犹豫不决的态度中看出他遇到了麻烦,于是他问了,科利昂终于吐露了心声。“我知道桑尼一定会得到他的家族生意,弗雷多...但是我从来没有...我从没想过要你参加。我工作了一辈子,无怨无悔。我照顾了我的家庭,但我绝不会傻到让那些大人物在幕后操纵我。我没必要道歉。这是我的命运,但我想...有一天你可以成为操纵者,考利昂参议员,考利昂州长等等。一个黑手党老大光鲜亮丽背后的无奈,寄托在失去儿子身上的野心,一个意大利移民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都包含在一个变异的“美国梦”里。这两代人的一个理想最终被现实无情埋葬,深刻指出了“美国梦”的虚幻性。从这个倒叙的场景来看,两部独立的电影完美的融合成一个故事,两部电影讲述的三个时期完美的融合成一个时期。这里只提取了父子关系,故事也有了更广泛的兄弟关系,就像父子关系中蕴含的悲剧(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同样充满了矛盾的悲伤和人物的无奈。为了保护家人,迈克不得不杀死自己的家人。这部分不止是父子关系,两部片子都有相当大的篇幅来表现。这个场景存在于剧本中,最后出现在电影中,这是必然的;但在必然中有一点意外。这一幕是柯里昂的生日。他本应该作为唯一的主角出现,却没有出现在画面中。我在几次重访中意外体会到精彩的发挥后,一直以为是原创设计。这次看科波拉在花絮里讲到这个场景,才知道这个设计是基于一次意外。其实本来是打算请马龙来的?6?1白兰度客串,他自己也接受了,但最后迫于压力取消了,科波拉无奈采用了现在的设计。有一种说法是,白兰度受合同限制,但说服力明显不足。另一个显然是根子:白兰度在《教父》中获得最佳男主角,他不仅拒绝领奖,还安排一名印度女性上台抨击印度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引起轩然大波。结果他惹怒了派拉蒙的老板亚格兰,白兰度在他的阻挠下没能在《教父II》中大出风头。这个事实也是相当讽刺的。如果白兰度出现,这一幕的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一幕必然不会以麦克一个人结束。与此同时,科波拉在处理这一幕时,故意把麦克放在人群的对面。如果考利昂在场,这种对比就会减弱,设计就会暴露。当白兰度不能出现,但又想展示自己的存在时,所有人都必须走出客厅,留下迈克一个人在餐厅。画外音中的“大惊喜”也因此充满了强烈的黑色效果。这个孤独形象的隐喻,就是教父II塑造的基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