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第四代弟子,曾子的第二代弟子。
1,正直诚信。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以“王道”“仁政”之论批判天下。在掌握大权的君主面前,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奴性和媚骨,而是堂堂正正,威严有加,与君主论道,气势恢宏,博大精深。
2.仁者为民。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孟子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天下,实行仁政,倡导重民、爱民、护民、育民、乐民等民本思想,强调“王要学法”、“与民同乐”、“施惠”、“爱民教”才能侍奉父母。
这也是孟子的独特个性。这不仅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蕴含的民主思想也被后人誉为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3.舍生取义。孟子说:“人生之所欲也;义为我所欲,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他不仅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也用这个标准来教育国王。他以儒生的智慧和责任,向梁解释说,君主要以“义”为先,才能说服人民。
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在做事的时候都应该遵守“义”的原则,尤其是在义利发生冲突的时候,更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丧失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应该说孟子的“舍身取义”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扩展数据:
关于孟子的故事:
以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守节不再婚。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并严格控制,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学会了像大人一样跪拜哭泣,玩了一场丧礼游戏。
孟子的母亲一看,皱了皱眉头:“不对!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孟子的母亲带着孟子去赶集,到了赶集的地方,孟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开始学习商人做生意的方式,大喊大叫。孟子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母亲带着孟子住在宰猪宰羊的地方附近。孟子学会了买卖宰杀的猪和羊。
孟子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皱了皱眉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我的孩子住啊!”所以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个月夏历初一的这个时候,官员们都要去文庙,跪拜,礼貌相待。孟子看到什么就学会记住什么。孟子的母亲满意地点点头,说:“这就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所以我住在这里。
后来,人们用“孟母的三个动作”来表明,人们应该接近好人,以学习良好的习惯!这也说明了“近墨者黑”的道理,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次搬家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严格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努力,还是很难成大事的。于是她非常关注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好好学习。
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