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学已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会如何培养优秀工程师?

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是要使工程教育的办学方式实现从学科的单一性、独立性到校企跨学科、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转变。使培养目标实现从重视理论教学到重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使评价标准实现从只看论文和奖项到考察实际创新贡献的根本转变。

人才兴邦,人才强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已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 985知名高校进入?卓越工程师第一学院?建立一个学院和大学的机构列表。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从培养卓越工程师到建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情况如何?如何培养优秀的工程师?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支持

?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经历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源鑫表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新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0开始实施。教育部出台了多项专项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和高校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形成了持续建设的体制机制。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于2017年联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在今年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卓越工程师2.0培养计划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化新工科课程建设,适时新增碳存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71本科专业,在集成电路、储能等领域建设11产教融合国家创新平台。联合行业部门,建设了50所现代产业学院、33所特色示范软件学院、28所示范微电子学院、11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累计支持1100多所高校和800多家企业实施产教合作教育项目。

实施两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培养了数千万工程技术人才,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支撑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建设和发展。

改变?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高校培养大工匠的重要着力点。此次,教育部将10 985高校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主要依托这些高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实施特色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由学校和企业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开展科研项目。

以中西部地区首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为例。学院的定位是新工科教育改革吗?试验田?。?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说,学院主要关注?智能+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突破传统院校界限,以解决产业技术和需求创新问题为导向,努力带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的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

在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给学生听,更像是一场学术研讨会。学生以项目制组成团队,创新实验的成果在学院的实验室里随处可见。

?我们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希望改变传统?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刘汉龙介绍,学院采用项目驱动模式,主要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产品创新三大方向,开设系列技术课程和项目化课程,建设系列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按照实验室管理模式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培养过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课程将由重庆大学老师和企业专家授课,企业导师进驻课堂。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要有1年和2年的企业科研实践积累,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在企业开展科研项目。

国家急需培养人才。哈工大卓越工程师学院重点?储能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双碳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商用大飞机?培养其他领域的特殊人才。今年秋季学期,第一批252名研究生已经入学。

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最后一英里?

如何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如何培养优秀的工程师?最后一英里??

刘汉龙说,会吗?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是我国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优秀的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是要使工程教育的办学方式实现从学科的单一性、独立性到校企跨学科、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转变。使培养目标实现从重视理论教学到重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使评价标准实现从只看论文和奖项到考察实际创新贡献的根本转变。

此外,还应支持新型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有助于加强政府和市场对教育的协同授权,并填补现代工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之间的差距。同时,卓越工程师学院通过项目化教学和扎实的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探索和解决国家和行业对关键重大技术的创新需求。

2020年,重庆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开展新工科教育实验,全国首创?跨学科,项目驱动?重庆大学岳明科技实验班开辟了产学边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成立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化合作。

在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也指出,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核心和关键。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到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工程第一线设立教室和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表示,要不断培养研究生在工程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向金吾认为,目前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缺乏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要建立以实际工程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18建设单位联合发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中,也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要始终统筹,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培养流程,实现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和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记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