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女学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个专业未来的考试方向是什么?这个专业学的多但不深。

信息管理专业在很多学校属于理工科,但在我们工大属于管理学,毕业证也是管理学学士。我主修会计。如果换专业,我觉得女生学会计比较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知识,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产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工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金融、保险、邮电、信息、咨询、交通等行业,以及其他与信息管理相关的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管理专业的三种发展模式

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来源:管理背景和图书馆背景,可以总结出该专业现阶段的三种发展模式。它们描述如下:

(1)管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下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应该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主要模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清华、复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也是这样建立的。总的来说,这个专业附属的院校实力都很强,学生除了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很多经济管理类的课程,知识背景优秀,就业好,是热门学科。

当然,不同学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清华,一个融合了IT和管理的学科,随着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等学科的普及,展现出了新的魅力,而清华在相关信息技术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地位,显然也巩固了这个专业的实力。看来清华的人才培养几乎是全方位的,比如经济学,信息技术,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当然,只有清华能拥有这些资源,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复旦自称其目标是以信息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提高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基础理论、企业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应该代表了大多数管理类院校的主流培养目标。

(2)从原来的图书馆系到独立的信息管理(资源)系,有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这类学院过去学科实力很强,形成自己的学科团队和优势学科,很难与其他院系合并。他们往往会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学院,负责所在学校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比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在学科调整过程中,人大一度有意将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和档案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合并为一个。但在原有学科规划的基础上,档案学院最终还是自己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这些举动可以理解为无奈的选择,但更多的可以理解为突破困境的努力。比如1992,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原档案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3)图书情报档案原院系成立,但由于原院系规模相对较小,在学科调整过程中大部分隶属于大院,形成了一支相对精干的师资队伍。这种发展模式应该是大部分图书情报档案学科转型的可行之路,可以利用自己学院的资源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比如CUHK把信息管理系放在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南大把信息管理系设在了管理学院。在学科整合过程中,中山大学于7月重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1997。目前由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信息管理系、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心、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气与工程软件研究中心等七个单位组成。其中,信息管理系设有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三个硕士点;目前正在申请图书馆学博士点。初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本科、研究生为辅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的专业教育体系。本科专业数量和硕士学位数量在全国多所高校同类院系中位居前列。将信息管理部门设置在信息技术研究所之下具有技术优势。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培养和造就从事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信息管理、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一所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学院。设有政治与行政管理系、社会学系、信息管理系、高等教育学院和德育教研室等3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和1个公共管理硕士点(MPA)。信息管理系设有情报学博士点,情报学、档案学、图书馆学三个硕士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编辑出版学(电子出版)、图书馆学、档案学四个本科专业。该系还拥有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这种模式在有图书馆背景的高校中还是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