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上初中的孩子?

据孩子自己说,父母都是有经验的人,很多孩子经历过的事情,父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接近大人,就要在情感上率先接近孩子。

首先,家长要跟上“儿童社会”的发展。虽然父母都是从小走过来的,但是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是发达的网络世界和丰富多彩的娱乐世界。父母要“适应”这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教育孩子,接近孩子,要主动去学习,去接触孩子。比如经常上网看看孩子喜欢什么,经常带孩子看电视,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语言。只有孩子觉得你是朋友,才会有感情,才会和你亲近。

其次,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感。从多年教育的结果来看,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是父母逼出来的,也不是父母看出来的。孩子在学习上要有环境氛围,另外就是有一定的天赋。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和一个牛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突出。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赋,而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

专家观点: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无私奉献”。

独生子女与父母沟通困难,双方都有一定的原因。辽宁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心理学副教授杨洪泽认为,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双方的责任,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只要大家都从误区中走出来,交流就会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家庭神话:爱不是给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这个独生子女的待遇可谓是不遗余力,衣食住行玩用,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上,努力工作,无私奉献。难道你不知道,这种教育抚养方式给孩子传递了一个误导的信号,就是让他们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其次,很多父母把人生的梦想和未来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没有突出的表现,在生活中也没有个人爱好。而平庸的父母要求孩子出类拔萃,这也是孩子难以接受的。父母永远不要失去自己,让孩子觉得父母值得尊重。

其次,很多父母为孩子付出后,认为孩子应该事事听从父母,这也是对父母的回报。难道不知道正是这种误解让孩子“听话”,导致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

学校误区:忽视情感教育

从中小学生的学校教育来看,我们普遍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素质教育还比较薄弱。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孩子的“知(识)、情(情)、志(意)、行”,但实际上学校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上重点高中、进重点大学,忽略了孩子教育的其他方面,尤其是情感方面,导致孩子误以为学得好就是对得起父母和所有人,学得不好就是个没用的人。

沟通的好方法:寻找彼此的相似之处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年龄、爱好、观点等等。即使是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也存在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独生子女与父母沟通困难也是普遍现象。所以,寻找彼此的相似之处,是孩子和父母都应该遵守的“规范”。

增进沟通,首先父母要引导孩子的生活,而不是设计孩子的生活,也就是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父母往往很难接受孩子做的事不是孩子不该做的事。其次,父母不要总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要鼓励孩子用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正确对待。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经验和父母的经历是取之不尽的知识。主动和父母沟通,积累知识和经验,对孩子会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