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实现了李如彬的梦想
记者:李先生您好!我们知道你2001年9月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那么是什么样的机遇让你选择了自己创业呢?
李如彬:主要受环境影响。1999到2000年,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那时候互联网创业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在北京海淀。平均几天就有创业融资的消息传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真的很兴奋。我们学校在中关村附近,信息灵通,一些人的创业故事也启发着我们。
2001大学毕业,在清华同方做网络架构师。我被分配了做一个叫中国医学网的网站的任务。这个项目完成后,我很快拿到了4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对我触动很大。感觉自己还年轻,有技术。我必须抓住这么好的机会做点什么。当时有很多想法,也想做新浪那样的网站,谷歌那样的搜索引擎,娱乐网站。当时互联网还处于年轻时代,新浪和搜狐上市不到两年。四通李芳公司于1999变更为Sina.com,并于2000年上市。当时它的市值远远超过了大家心目中的互联网龙头企业联想,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在创业激情的激发下,我产生了将互联网与观察到的校外教育市场相结合的想法,我认为这一定会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的想法也是当时市场的空白点,也是市场的机会。
记者:在我大学的心理学课上,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记得当时我们系200多人,只有一个人的答卷是“自主创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我想问一下,你大学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梦想吗?
李如彬:对,是我大学时候的想法,在高三的时候形成的。本人1996从山东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从山东到北京后,我的眼界开阔了很多。
大学期间,我和很多大学生一样,通过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做家教的常见方式。当时需求很大,大二大三的导师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有些孩子家境很好,但学习成绩不是很乐观。
学生的心理不一样,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更加多元化。我曾经教过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非常喜欢弹吉他。他一直梦想组建自己的乐队,不想学习,甚至有过退学的想法。他的父母非常焦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次又一次的为他工作。我一边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一边耐心的帮他上大学,实现他的音乐梦想。最后,他重新拾起学业,顺利考上高中。正是这种一对一的辅导,挽救了一个学生的未来,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
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梦想,我可以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这种有针对性的课外指导,这不仅是学习上的指导,也是他们树立正确态度和人生观的指导。
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由于学校教育的一些局限性,家长和学生对课外辅导的需求很大,但没有正规系统的公司来运营。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应该说,那时候我的创业动力是很强的。再加上互联网创业,这个例子的力量也是时代的想法。
记者:现在你把企业做得很大很成功,收获了七年的辉煌。创业之路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大小小的风浪。是什么推动你前进,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
李如彬:从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并更加关注教育市场。我们坚信教育市场值得做。教育行业有很大的市场,比如英语培训等。况且中小学校外教育也没有一个知名的品牌,当今国内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校外辅导机构。另外,通过家教,我觉得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承载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父母焦急的表情,孩子无助的眼神,让我觉得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的深刻。做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这种价值观支持我们坚持下去,永不退缩。
记者: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学大就是这样一个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你怎么看待这种企业文化,你是如何在公司塑造这种文化的?
文化报是贵公司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它的内在灵魂是什么?
李如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承担起建立企业文化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报和任学海沃星作为企业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企业的内部刊物,主要发布内部消息,讨论员工的工作心得和交流经验,定期向特定公众免费发放。我们的定位是:对内沟通信息,对外塑造形象;企业的目标受众以内部员工为主,外部传播对象为辅。
这两份刊物是企业发展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的风向标。文化报作为内部团结的纽带,是对外沟通的桥梁,二者都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在企业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刊物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是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工具,也是企业竞争尤其是文化竞争的直接参与者。
公司的发展要经历初创期、青春期、成熟期。前五年是创业期,现在处于青春期,所以要严格按照“五化”来,即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技术化、企业文化化。其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企业文化让公司的所有员工建立并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借鉴大教育公司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尊重制度和服务意识是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不仅仅是满意,还有惊喜。* * *相同的价值观和爱激励着学生。适合企业人员培训,形成职业意识素质。
记者:文化报上有一篇“美式管理加日本式生产”的文章。你在管理中是否也吸收了一些国外的前沿信息或教育理念?
李如彬:美国化的管理主要是职业化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制度。它是一种系统管理。我们在每个地区都设立了教研中心,研究当地的教学资源、命题方向、考试趋势等等。这种模式还借鉴了美国的教育管理框架,建立学区和校监,为各地提供不同的教学支持。我们的教研中心积极与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顾问沟通,保证我们的教学能够随时调整,符合政策方向。
此外,学大教育借鉴了美国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为了贯彻学大教育的服务质量和核心教学理念,公司建立了一套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互联网系统创建的管理平台可以优化和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听课,反馈,调查,还有老师的资料,定期的工作汇报,各方面的信息汇总在一起,成为每个老师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混合模式,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其企业文化的基础,美国式的科学管理方法。在日本企业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广泛采用(如工艺设计和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管理理念的坚持(如信守承诺、以人为本、普遍的人文关怀、广泛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年度绩优序列等。).在我看来,管理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学大借鉴日本管理经验,体现了对人、对各级下属、对老师、对老师的尊重。
记者:学大的个性化教育中,借鉴了导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问题量身定制教学方案的服务体系。是否可以理解为孔子曾经提倡“因材施教”?
李如彬:可以理解为“因材施教”是学大个性化教育的特色之一。个性化来自国外。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缺点,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智力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
学生是具有不同智力特征的活生生的个体,这些潜力只有在适当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开发。这就要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各种智能相互开放,尽可能把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其本质是因材施教,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如出一辙。学大主张尊重学生的智力个性,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掌握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智力特点设计教学,依靠优势智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其他智力,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最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大的个性化教育是孔子“因材施教”和国外“个性化”在新世纪背景下的一种丰富,是结合中国现代教育环境的一种深度发展。
记者:看到贵公司网站和刊物上有一些励志的经历或故事,“励志”也是公司教育的重要内容吗?
李如彬:是的。上面提到的尊重学生的智慧人格,因材施教,是学大个性化教育的特色之一。其他特点还包括:根据学生的个体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励志”教育是指我们提倡榜样教育和精英教育。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存在依赖、任性、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缺陷。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克服人格上的缺陷和弱点,促进他们形成热情、开放、诚实、勇敢、果断、坚韧、勤奋、自信等良好的人格品质,为21世纪的国家培养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
记者:学大教育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培养目标是提高成绩。但我们知道,终身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目标。学大也在考虑推动和发展“终身教育”吗?
李如彬:可以说学生的成绩代表了他们的学习能力。高分不一定高能,低能的人肯定考不到高分。在现代社会中,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经过程,也是他们未来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成为立足社会的基本功。在个性化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学习的能力。以“5w”沟通理论为基础,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谁该学(谁),学什么(什么),什么时候学(什么时候),怎么学(怎么学)。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有效学习方式,并坚持下去,成为终身学习的伙伴。我们向学生渗透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方式。但如果说有什么发展“终身学习”产业的计划,学大目前没有,将来也不一定有。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并不顺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有的经营得非常艰难,有的已经走回头路。所以,与其多元化,不如投入100%的精力做好我们的生意!
在教育业务的运营上,学大教育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专业、专注”。能够为人民和国家创造价值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希望。该公司不谋求暴利。“坚强、踏实、真实”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记者:在腾讯“回声中国”2007中国教育年度盛典的最终评选中,学大教育位列“教学辅导十大品牌机构”之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集团十大品牌”之一。两个大奖上了大学。可见学大已经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学大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这种势头需要做哪些努力?
李如彬:回顾过去七年走过的路,学大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占据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导师网;第一种主张个性化,以一对一教育为主。研究时间长,经验丰富。这些都是学大可以在同领域遥遥领先的综合优势。学大正在快速成长,从去年20个城市80多名员工,发展到28个城市超过65,438+000个校区,近6000名员工的大家庭。其规模庞大,发展迅速,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训,人才储备,教学效果是否能跟上商业发展的需要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后期管理需要改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大要做好近期的管理和教学,关注客户的评价、意见和反馈,分阶段每周定期电话联系,课后提问,关注企业的经验和把握,关注细节。用五年时间完善制度,强化服务特色和教学管理,确保每一步都稳健实用。
学大得到了CDH的风险投资,也能得到CDH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学大教育七年来不懈努力的一个很好的肯定,说明我们在管理团队、产品、服务、客户资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选择也是双向的。对于学大来说,融资会让我们的企业更健康、更规范。比如我们的管理模式、财务规范、抗风险能力,以及我们的管理框架、正在开发的面向教育教学的技术产品等。有足够的支持。
风险投资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巨大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融资也是对企业的考验。企业本身就有危机感,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再者,创始人要有宽容的心态,适应专业管理的要求,不断学习。
总的来说,学大教育和CDH创投的结合是为了中国个性化教育的未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合作也将更加注重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双方将更多考虑合作带来的各种附加值,包括政府资源、资本市场、管理规范、品牌营销、企业发展规划、成功运营上市公司的经验、其他资源的整合等。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企业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