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有哪些?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陷阱?
1,就业渠道陷阱
就业渠道的陷阱主要是通过招聘网站、QQ信息、微信、微博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由于监控不严,很难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信息发布者往往利用这一点发布有吸引力的求职信息,以吸引求职大学生的注意。
比如某公司广告招聘“储备经理”,承诺高薪,条件也不苛刻。很多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蜂拥而至做业务员这一行,所谓的高薪只有做到一定年限或者职位才能享受。
2.工资陷阱
这类用人单位往往对求职的大学生承诺高薪,但不签任何书面合同。应聘者拿到工资,要么打折,要么推脱,有的甚至以公司倒闭为由,一分钱不发。
比如2011,郑州市年平均工资35541元。如果用人单位或个人给求职大学生的岗位年薪远高于这个数字,那么这些招聘单位往往存在很多问题。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和个人只能给求职大学生非常高的总薪酬和毫无根据的升职加薪计划。实际上,这个总额包括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而且工资所剩无几,升职加薪最终解释权在用人单位。
3、单位资质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或个人,在招聘时,对自己的单位描述不真实,附上自己的学历、荣誉、业绩等。给自己的身体,人为的给自己的单位披上光鲜亮丽的外衣,让找工作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觉得这个单位好,有实力,以后一定能发展。
其实确实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或者小单位,甚至是“皮包公司”。
4.引入者陷阱
在大学生求职的路上,总有一些人积极热情地给他们介绍好工作,而这些热情的背后可能有着不可预知的危机。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传销。有研究表明,近年来被工商部门查获辞退的MLM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其中刚毕业的学生占相当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和初高中毕业生。这种介绍人在求职大学生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成功的姿态,吹嘘自己工资高、工作轻、生活自由、发展空间大,往往会让缺乏人生经验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被工商部门查获辞退的MLM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其中刚毕业的学生占相当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和初高中毕业生。
这种介绍人在求职大学生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成功的姿态,吹嘘自己工资高、工作轻、生活自由、发展空间大,往往会让缺乏人生经验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第二,预防就业陷阱
1,校级
(1),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教育。学校就业部门要及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让毕业生清楚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培养多元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比如让学生知道国家确立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业。
(2)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及时向毕业生通报国家就业政策,把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指导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结合起来,与毕业生职业规划、人生目标规划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而不是泛泛而谈、空洞鼓吹。
(3)向学生介绍防范就业陷阱的知识。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进取心和天之骄子的气焰。他们不能及时识别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陷阱。
学校要针对就业陷阱的类型开展相关预防教育,教会学生从国家、政府、学校或正规人才交流市场获取就业信息,不要轻信小广告和流动招聘人员。
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辨别薪资的可信度。多问几个关于公司资质描述的问题,通过工商部门的电话和网站核实。不要轻易相信“老同学”“老朋友”,不要贪图一时的虚荣和蝇头小利。
2、学生层面
(1),正确的就业心态
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储备良好的就业能力,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相信高薪、高薪、福利好、来钱快的招聘新闻,坚信天上没有馅饼,任何成功都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
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要自诩为社会精英,在不法分子用虚假夸张或甜言蜜语游说你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
(2)、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要真正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内容,在自己的就业过程中加大对就业陷阱的甄别力度。此外,大学生要加强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扩展数据:
就业陷阱的特征:
1,欺骗虚伪
欺骗的虚伪性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利用虚假宣传、虚假承诺来获取求职大学生的良好预期,以此来提高招聘条件,隐藏各种非法目的。
2.诱惑
就业陷阱的诱惑主要表现在,非法单位以高工资、高待遇吸引求职大学生的目光。比如某公司承诺尽可能多的支付,但是求职者告诉他的“五险一金”、食宿等。待遇中包括总工资。
3.违反法律和道德
就业陷阱的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劳动合同法,有的甚至触犯刑法。比如用人单位想留住人才,但招聘时却用隐晦的手段扣留学生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当学生有其他好的工作选择时,就很难去了。
这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就业陷阱的倒行逆施主要表现在利用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诱骗学生销售劣质产品,违背社会公德,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4.模糊
所谓模糊性,是指用人单位或个人在招聘信息中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让求职的大学生感到有利,但当他们进行自我解释时,就变得对求职者完全不利。
5、多面性
多面性是指就业信息发布单位的强大功能,往往表现为用相同的地址和电话注册多个公司,或者一个公司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就业服务网——大学生就业陷阱的识别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