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多少高校把游泳和毕业挂钩?

清华,90年前的老校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这无疑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和争议。最大的问题是,把游泳作为一项技能与大学生能否毕业挂钩是否合适。要说恢复旧校规的意义,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校规虽然“旧”,90年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废除,但在目前来看,确实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有帮助有益处的。

网友对这一校规最大的争议是,游泳技术与毕业挂钩是否合理。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校规上写着“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但是这个校规并不是对所有学生统一的,而是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例外”。这里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部分学生身体残疾,确实不适合学习游泳。这也体现了校规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值得肯定。

那么,对于身体健康,客观上没有游泳障碍的大学生来说,“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校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比有争议更有意义。第一,游泳作为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未来自身体质。前几天,一则新闻《为什么好景不长养体弱儿》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称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差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类似清华大学“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校规,可以看作是对“好日子养弱孩”的一种补偿和矫正。

其次,游泳作为一种技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甚至可以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中国有句古话叫“多技能不压身”,意思是一个人技能越多,在危机时刻,对于谋生、发展、应对突发情况、渡过眼前难关都会大有裨益。游泳作为一项技能,在你或他人溺水时,也能起到救命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学生,没有理由不去掌握它。就像一些大学生说的,现在社会上的游泳培训班费用很高,但是你可以在大学里免费参加游泳培训。为什么不呢?

第三,虽然“不会游泳就不能毕业”是游泳和毕业之间的一个环节,但只要你真的学会了,别说大学四年,三四天,最多三四周,就足够熟练掌握游泳技能了,并不存在“不会游泳就不能毕业”的说法。如果有人因为游泳问题不能毕业,不是“你学不会”,而是“你不学”。

“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说到底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在中小学应试教育下,给那些什么都不会却什么都不会的学生上的一种“补课课”。国内其他高校有必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