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拿到博士学位有多难?
1,博导人数少,录取人数减少,专业博士录取比例增加。
博士生导师数量减少。为了严格培养学生,很多高校在对部分延迟或退学、成绩不突出、指导学生科研工作能力差的博士生导师进行考核后,取消其博士生导师资格(中南大学近年来取消了很多导师的博士生招生资格)。
限制博士生的数量和方向。原来,有的导师可以同时招收临床医学、药理学/干细胞等基础学科的学生,但经过审查,有的导师被限制在多个方向招生,允许在某个研究方向招生;
注册策略已更改。为响应国家政策,部分医学院想扩大专业博士招生,但导师数量有限,只能降低学术型博士的比例,但总体招生名额不会有太大变化。
读博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虽然政策需要培养更多的医学生去临床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有资格去指导培养一个博士生,这会导致博士生的质量下降。有些同学是抱着获得博士研究和工作质量的期望来的,却一无所获。反而浪费大好年华早早参加工作。
2.报考制比例上升,统考比例下降。
参加一个专业考试需要足够的准备时间,尤其是一些医学院的博士考试,对英语要求很高。已经在临床工作的医生很难有完整的、专注的准备时间,所以很有可能报名参加考试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此外,很多学生在参加考试前都会提前联系导师,得到导师的认可,并且已经提前面试,经过导师的筛选。甚至有的同学在统考前已经在导师的课题组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
考核申请人比例的提高,对于有科研能力或者科研成果突出的医学生,或者导师之间有合作项目,导师推荐学生去另一个导师深造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模式越来越接近国外的博士申请方式,即学生自荐,经过面试,或者现任课题组PI推荐给另一个课题组。报考制不利于一般的科研成果,或者只想求学位的医学生。
无论是报考制还是统考,都不利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医生继续深造。
在医学院读博士,只会越来越局限于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突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医学生。这些医学生出来后会越来越集中在高等院校,而那些家庭背景一般或较差、科研能力落后、导师资源少、人脉浅的人,只会离高校的大门越来越远。
墙内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医学院博士学习也是如此。
很多医学博士面临着毕业难、延期毕业或退学的问题,原因是课题组学术氛围不浓、导师指导能力一般、经费不够、实验条件差、学生项目重叠等。,这会摧毁一个医学博士的工作信念。很多资源一般的医学院课题组,并不符合一个医学生的学习目标追求。建议医学生在读博士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个课题组各方面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