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抗风险能力报告20分,可额外加50分。
在这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中,苏南的外贸企业数量远不如浙江和广东。然而,浙江外贸民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活力引起了被外资困住的江苏和广东的注意。中国外贸中的外资和民资需要互补“短板”,待一波巨大的待转型方阵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产业结构不同、发展战略不同的中国沿海省份,在金融危机中抵御外贸风险的能力相差甚远。
苏南地区以外企为主的外延型开放经济、浙江地区以民企为主的内生型开放经济、广东部分地区以外企和民企为主形成的混合型开放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外贸结构调整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本报记者调查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沿海经济区,即广东、江苏和浙江,它们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的26.7%、15.3%和8.2%。上海在全国外贸中排名第三,但因为上海的贸易结构中转口贸易成分多,所以没有纳入调查?c?c在金融危机中的外贸表现,探究其背后的产业结构驱动力和产业升级路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开放程度越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越强。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产业层次较高的苏南地区企业倒闭数量远少于浙江和广东。但是,金融危机客观上延缓了外企的撤离。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民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活力让被外资包围的江苏、广东垂涎。
依靠外资和民资两条腿走路的口号在全国各地响了很多年,但在沿海经济区很少有人真正体会到。这背后的路径依赖痕迹和挤出效应尤其值得关注。
长三角和珠三角省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之争已持续多年,此次金融危机是一次考验,也是一个重要节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住在昆山的台湾人李一直在帮助台商开设各种新工厂。他是台湾省韩邦企业管理公司的董事长。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李已经有半年没有接到开新厂的业务了。他灵机一动,关注到金融危机,开始加生意帮台商关厂。但令他惊讶的是,尽管台商承认金融危机的强度前所未有,但真正申请关闭工厂的台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
“目前破产的大多是中小台资企业,它们使用了过多的财务杠杆。大多数台资企业都能成功度过这一难关。”李琢磨着,虽然目前昆山台资企业裁员很普遍,但台资企业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倒闭的还真不多见。
仁宝电脑管理部主任李红梅告诉记者,昆山的台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她举例说,像仁宝这样的代工巨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上下游配套厂商也很少听说经营难以为继。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仅昆山就有37家企业倒闭,其中台资企业22家,大部分是中小型配套企业,昆山是江苏加工贸易密集度最高的地方。
5438年6月+2008年2月初,苏州外经贸局派出的高规格考察团在走访广东、浙江后得出结论:“经济结构优、产业层次高的地区,表现出了良好的抵抗力和发展潜力。”
这个结论绝不是偶然的。
2008+065438+10月、2008+2月和2009+10月,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下降15.6%、17.8%和37.8%。与广东、浙江相比,虽然苏南外贸进出口数据大幅下滑,但苏南企业的生存危机并没有珠三角、浙江那么强烈。
广东省经贸委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6-9月全省关闭企业总数为7148家。从区域来看,东莞关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1464家,此外,深圳有704家,佛山有526家。6月5438+10月当月,广东省停产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513家,大于前三季度之和。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表示,这些被关闭的企业涉及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行业,多为传统、低技术、高能耗。
其中,港台资企业占广东企业总数的相当比例。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2.8%,工业总产值占61.1%。中小企业占广东省全部注册企业的99.8%以上。
此外,市场集中度过高是广东外贸快速下滑的重要因素。美国是广东省最大的出口市场,2008年广东对美国的直接和间接出口约占广东出口总额的40%。
结局可能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预示了。
通过上一轮的密集招商引资,苏南在短时间内确立了先进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奠定了较好的产业格局。虽然对外依存度极高,但抗风险能力较强。
目前,在苏州的外贸结构中,电子产品、光学、检验、医疗器械、化工产品等高科技品类占绝大多数。相比之下,纺织等传统行业的比重下降到5%左右。
“苏州的先进制造业,虽然很多关键技术还是被外商掌握,但就其自身的制造业水平而言,还是远远高于传统产业,而且越来越高。”南京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张二珍说。
目前,江苏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增值率已由2004年的23.2%提高到2007年的70.7%?c?c这一指标表明,近年来江苏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大幅提高。
李还记得多年前台商初到东莞时的情景。“感觉像个‘牛仔社会’,充满活力却有些混乱,政府服务意识差,让台商很难有归属感。”
后来,大量台商来到上海附近的昆山。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整顿下,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c很多大大小小的台商都亲自给当地党政一把手打过电话,从工厂到孩子上学的事情总能圆满解决。
短时间内,以IT产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制造业聚集昆山。昆山的加工贸易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c?c产业链更长,制造水平更高,国内企业素质更高,加工贸易附加值更高。
记者从苏州市促进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虽然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苏州失业率自去年6月5438+10月以来有所上升,但随着部分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和外资企业订单的恢复,春节后苏州用工需求再次增加,部分地区和企业甚至出现缺工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旦市场需求回暖,苏南等地的经济反弹还是很迅速的。
“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越深,开放程度越高,但抗风险能力越强。”南京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张二珍说,苏南产业结构以IT、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产业链比较长,形成了先进产业带的集聚。而且外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倒闭的情况。
对于苏南来说,最大的危机可能来自跨国资本撤离的威胁?c?在过去的几年里,这种威胁就像悬在苏南经济头上的一把剑,挥之不去。
金融危机下外企会大规模撤离中国大陆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昆山的台商惊讶地发现,在长三角开厂的成本已经和台湾省岛非常接近了。
台湾省企业管理公司董事长李算了一下,上海房价折合新台币25万/m2,而台湾省第二大城市高雄,房价才654.38+万?c 65438+20万/平方米。昆山的工业用地也在飙升,用地越来越紧张的开发区已经容纳不下一些投资规模更小的台资企业。
在台湾省,4000元可以招到一个大学毕业生,但在中国大陆,这个价格不一定能招到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随着两岸三通的启动,一些新潮的观念在两岸台商中引起热议。比如,有台资企业提出,70%的生产工序设在大陆,剩下的30%在台湾省完成,然后打着“台湾制造”的标签出口。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些想法很可能会长期停留在讨论阶段。
两年前,当仁宝电脑去越南考察潜在的新工厂选址时,邀请李担任顾问。
“台湾省的代工行业永远跟着龙头企业走。如果仁宝这样的龙头企业搬走,会带走一大批台资配套厂商。”李对分析道。
但事后证明,仁宝的做法只是“给内地政府看”,意在作为筹码外迁,换取长三角更多的政策。
“如果你亲自去越南的这些地方看看,综合成本不一定比昆山低多少。”李说的基础设施很差,比如通讯费用,都比高很多。“台商开电话会议要花很多钱”,越南的建设成本和物流成本都比较高。2008年越南爆发金融危机后,很多台资企业大失所望。
在亚太地区,台资曾经以候鸟般的迁徙习性而臭名昭著。过去几十年,台湾省的代工产业从台湾省转移到珠三角,再从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此后,关于台资将继续从长三角前往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方的传言不绝于耳。
每一次台资的风吹草动都会在苏南引起不小的轰动。台资大规模进入昆山时,就有人预测一旦外资大规模撤离,对当地经济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昆山已经深深嵌入台商的生活。而且台商的主要客户都集中在昆山附近,“这里已经成为台资企业的运营中心。”李深有感触地说。东莞和东莞最大的区别就是台湾省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c?成千上万的台湾人定居在昆山。
"当地政府对台商投资非常照顾."李说,这里的政府甚至帮助台商组织葬礼。事实上,昆山政府这几年的制度建设也是在台商的高度参与下完成的。
尤为重要的是,这里聚集了一条非常完整的IT产业链。据苏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外商所需的大部分零配件都能在周边配套。
经过多年的“补链招商”、“腾笼换凤”,苏南各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
苏州工业园区在近期的工作计划中,明确突出“高点定位,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具体来说,就是“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和核心配套项目”。类似的说法频频出现在苏州各县市的工作计划中。昆山正狠抓“精细化招商”,招短板,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移到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三大支柱产业和当下的服务业。
台湾省104人力银行提供给本报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危机期间,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开始转向大陆内需市场。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台资企业为了增加对大陆市场的了解,用工开始更加本土化。
与外企的双重危机经历相比,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也有很强的双重表现。这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尤为明显。
就外贸数据而言,浙江真的是“兄弟省份”羡慕的对象。
5438年6月+2009年10月,全国外贸出现前所未有的滑坡,全国进出口下降29%。其中,广东、江苏、上海进出口总额分别下降31.65、438+0%、32.2%和29.5%,浙江仅下降17.4%,远慢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商务部喊出“进出口增长15%为底线”的200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只有外贸大省浙江实现了全年19.4%的增长。相比之下,2008年广东、江苏、上海的增速分别只有7.7%、12.2%、13.9%。
浙江省外经贸厅厅长金永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将浙江外贸的相对稳定归因于“浙江民营经济活力、先进制造业活力、块状经济活力仍在,体制优势依然明显。”
金永辉引用了一组数据来证明这个结论:2008年,浙江出口中民营企业的比重已经提高到51.5%,比2007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c?c 2006 54 38+0入市前后,浙江出口中民营企业的比重只有10%多。目前,浙江已成为民营企业出口第一大省。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
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浙江出现了一波倒闭潮,关于老板们“跑路”的消息不断传出。浙江省工商局最新发布的民营企业生存状况报告显示,2008年,浙江有2.2万家民营企业被注销,死亡人数为6年来最高。
在经历了华联三鑫期货巨亏、绍兴纺织巨头关联担保案、温州高利贷风波之后,浙江经济社会稳定受到挑战,当地媒体充斥着浙江老板自杀出逃的报道。飞跃这样一个行业巨头的倒闭,对当地经济的打击可想而知。
目前浙江出口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仅占6.87%,机电产品仅占44.12%。而江苏则分别为43.8%和74.4%。同时,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占比27.39%。
相比之下,以外企为主的苏南经济结构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昆山台商资金拥有率高,是抗风险能力强的重要原因。”厦大台湾省经济研究所教授李非说,台湾省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所以台湾省企业往往把财产投资在台湾省,贷款很少,很少使用金融杠杆。
此外,台商经历过多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应对相对成熟。相对于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广东的低端加工企业,以代工为主的昆山台商坏账少,资金周转率高,这使得他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所以,昆山台商聚集区虽然裁员减产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是企业大规模倒闭的现象并没有出现。
不过,浙江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浙江几乎所有企业的倒闭都可以归结为一点:资金链断裂,与外需市场不景气没有必然联系。“这些企业的倒闭并不单纯是因为没有订单,而是因为国家宏观政策的收紧。”张汉东说。
"在历次宏观调控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是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张汉东表示,尽管企业倒闭有其自身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2007年底开始的那一轮宏观调控过于密集,没有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直是全国信贷紧缩的最大受害者。
浙江大学国际贸易系副主任黄指出,浙江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小而散,抗风险能力自然有限。“但是,浙江很多民营企业只是暂时倒闭。经济回暖,企业就会快速涌现,这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抗风险的能力。”黄对说:
黄还指出,虽然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倒闭,但民营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活力不容忽视。
比如浙江民营企业的渠道优势,就是抗击金融危机的重要秘诀。
仅在迪拜,就活跃着近万名浙商。以进取精神著称的温州商人,更活跃于拉美、非洲、中东、东欧等地区。黄强调,这些商人多以贸易为主,到处兜售浙货,手法灵活,进退有据。
事实证明,这些灵活的营销网络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非常有效。2008年,浙江对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对俄罗斯、伊朗、印度等国的出口超过50%。
反映在出口目的地,欧美发达国家占浙江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分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此外,浙江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也快速增长,增速居全国首位。雅戈尔、万向、钱江摩托都在海外收购了一定数量的企业。这些海外资产与国内母公司联系紧密,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从国内出口,有效撬动了外贸出口的增长。
浙江嘉利科长期在非洲从事矿业业务的副总经理许天江告诉记者,浙江建行为在非洲发展的中国企业开发了多项新产品,效果非常显著。
“浙江建行的人每三天就会上门了解我们要出去的企业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没有他们,我们的许多业务根本无法开展。”许天江说。
在广东,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快速扩张不容忽视。
刚刚被派往尼日利亚出差半年、主管“粤尼经济合作区”建设的王海东告诉记者,“华为、中兴在当地通信市场有绝对优势。”
根据华为的数据,凭借其高性价比和卓越的品质,华为在非洲市场的份额高达44%。根据EJL无线研究公司的报告,2008年的基站需求仍然主要集中在亚太和非洲,因此仅在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69%的基站合同被来自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控制。据华为预测,2009年公司合同销售额将达到300亿美元。
“虽然华为和中兴没有大规模突破欧美主流市场,但在新兴市场,华为和中兴优势明显。”王海东说。
相比之下,苏南工业品的销售渠道处处受制于外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当欧美人的口袋都在缩水的时候,江苏的进出口贸易额却急速下降。
在广东这轮危机中,民企和外企的处境不同。
在广东四小龙中,南海受影响最小。
2008年,南海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16.5%的增长,远高于全省10.1%的平均水平。相比珠三角其他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被动的城市,南海对后续发展充满信心。
其中,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混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海的传统产业结构以私营经济为主?c?这个传统的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南海区政府近期的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南海有2000多家企业被关闭。
南海政策研究室主任谢晓云向记者解释说,“这些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南海的传统行业,且多为资金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
不过,以外资为首的先进制造业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危机的影响。
“代表南海新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给南海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他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也促进了其配套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谢小云说道。
谢的新产业,指的是前两年南海的产业规划调整。在限制和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的同时,他引进了台湾省奇美、本田变速器,将广东高端金融后台服务业迁入南海。
“山崎美电子的入驻,可以带动一个千亿元的产业链。”南海区发改局副局长吴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引进的产业是南海新的发展方向,而传统的民营经济仍然主要活跃在传统产业。引进外资并不意味着南海最具代表性的民营经济已经淡出。"国内外资本几乎不构成竞争关系."相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混合使南海的经济结构更加全面。
“南海是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受本轮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毛燕华表示。“这也为珠三角其他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实践经验。”
毛燕华说,“以民营经济起家的南海,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后续发展实力严重不足。南海由私营企业主导的前“专业镇”也逐渐衰落。事实上,南海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如东莞。”
“但南海引进一批高质量、大规模、长周期的高端制造业项目后,增强了后发实力,特别是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毛燕华认为,“此外,这些大型外资项目落户后,其带来的产业链也能带动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