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杠技术的三大突破是什么?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主要特征是技术上的三大突破。

实现第一次突破的代表人物是日本著名运动员冢原光男。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单杠比赛中,他成功表演了一个新颖的空翻(团后空翻180度,团前空翻180度),震动了当时的国际体坛,受到高度赞扬。由于人体在完成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在空中的运动,有些就像失重状态下进入月球时的空翻。当时它们被称为“月亮筋斗”,在中国体操界被称为“旋转”或“旋转筋斗”,被国际体育联合会命名为“筑原筋斗”。因此,冢原光男不仅获得了这次单杠比赛的世界冠军,还成为了“复合多轴”筋斗的开创者,使他名垂青史。没过多久,中国河北运动员刘万发很快学会了这个动作,并成功运用到比赛中。然后国家集训队对“筑原空翻”的技术进行了改革,加上“后期旋转”的技术,飞行高度和空翻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旋”(球后两周转体360度)技术的出现,让空翻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于是“球后两周转体720度”、“直翻两周转体360度和720度”等难度更高的动作相继出现。同一时期,世界上还出现了“冈戈尔空翻”(联邦德国)、“稻草人空翻”(捷克斯洛伐克)、“霍夫曼空翻”(民主德国)、团后空翻三周(前苏联)等更为复杂的跳跃动作,将单杠技术向下推至炭薪时期。

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飞行动作的突破,代表人物是东德运动员埃格尔、前苏联运动员特卡切夫和马凯洛夫。1974前者创造了劈腿前空翻成悬垂,国际上称之为“埃格尔筋斗”,后者创造了劈腿前空翻和转体180度的后空翻,国际上称之为“特卡切夫飞跃”和“马凯爱飞跃”,然后出现了前空翻。随后来自中国的运动员熊突破性地将扭臂放在背上,弯曲身体,变成外伸的动作,成功地运用于1977世界大学生体操大赛,运动员也攻克了540度外伸的高难度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比赛中出现了更惊险的飞行动作,比如前后翻腾,一会儿越杠,一会儿加一个150度的转体成为悬垂。而且,飞行与飞行的直接衔接,尤其是“三合一飞行”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

第三次是70年代末至今,主要是出现了“正手握拍正手握拍”“正手握拍正手握拍”“单臂弧圈球”等不用于在单杠上练习的新技术。代表人物是多次获得全国单杠冠军的山东运动员邹立民。他的自选动作不仅包括正手握拍和正手握拍,还包括“单臂弧圈球”。比如单臂大回环转1080度,连接直体后单臂大回环转540度成挂等等前沿技术相继出现。1984-1987四年全国体操大赛,* *裁判6个项目,138高难度新动作,包括单臂大回环接直体gungo 540度抢杠,球前翻三圈,反方向双腿向前摆动抢杠。在1989的新评分规则中,又出现了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高难度新动作。肖锐志前摆劈腿反身前空翻抓杠(D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