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那些年被拐卖进山的女人。
?电影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白雪梅,为了尽快赚钱,听信了一个冒充医药代购公司的人贩子的话,跟随他们来到西北一个偏僻的山村采购中药。结果,她被吓呆了,被卖给了当地的农民黄德贵和白雪梅,乞求他们放过她。但是家里花了7000块钱娶了个老婆,甚至认定这个女人是自己人,不管她是生是死。
后面的故事和之前被拐卖到村里的女人没什么区别。白雪梅试图逃跑,但被禁止了。她绝食,自杀,想尽办法通知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逃回去了,被暴打,被强奸,最后怀孕生子...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白雪梅像其他女人一样愿意接受这种命运,即使是为了离开这里,出卖肉体。结果她连逃带上山上车,还是被抓了回来。白雪梅渐渐地。
幸运的是,在一名学生的帮助下,白雪梅的父亲终于找到了他,但他没想到,即使有警察,白雪梅也无法获救。最后,在双方的激烈拉扯下,白雪梅绝望地拿起一把菜刀朝自己的“丈夫”砍去。
《盲山》中被愚昧思想同化的女人
白雪梅的“婆婆”只关心她用7000元买来的儿媳妇是否能传宗接代,甚至和丈夫一起帮儿子强奸儿媳妇。再三劝说白雪梅,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女人迟早都要经历这一关,嫁给谁就是不嫁。由于害怕白雪梅逃跑,她日夜监视着。她什么都经历过,却没有一点同情心。就像被这些愚昧落后的男权意识完全同化了,助长了那些愚昧落后的思想。
比如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女性的处境和地位存在着男女对称的差异。古往今来,“女人”被沦为男人的客体,“女人”被视为男人的“他者”。她自己的主体权益和自己的行动权利都被剥夺了,在社会上只能处于“第二性”的地位。女性的劣势不是自然形成的,这种划分是一部分有意志的人父权制的产物,专门用来巩固男权的服务。
同样被绑架的郑小兰和程春兰带着一个婴儿来劝白雪梅忘掉这件事,留在这里没有什么不好。而饰演郑小兰的女子,现实中被骗到那个村子,才20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据导演李阳说:“我们是在拍戏的时候才知道的。她每天都来剧组,然后被要求演戏。她老公不想打她,就威胁说:你再打我,我就跟剧组走!我老公不敢再打了。后来我跟副导演说让他发挥作用。反正是农闲,剧组管一日三餐,连她抱的孩子都给一笔钱。”?
电影中,郑小兰为了自己的孩子,最终跳下了带他们出山的警车,选择留在了这个贫穷愚昧的山村。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法盲文盲山区,她的孩子如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以后还是会穷,还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结婚生子。说真的,她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像白雪梅的“婆婆”那样的女人。
电影中的白雪梅从未想过要留下。逃离是她唯一的执念,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山里的邪恶和到处可见的迂腐落后的思想也是白雪梅心理转变的最大原因。
在作为妻子第一次被黄德贵强奸后,传统的失贞观念让她选择了割腕自杀。剪掉长发,标志着纯真不再在你心中,可以彻底看清现实;三次逃跑后,她因为身无分文,想依靠其他男人,但又被骗了,这让她彻底明白,拯救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靠自己。为了逃避,她宁愿把自己的贞操献给一个小店的老板,但她知道这只是无奈之举。即使被软禁,白雪梅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与另外两个安于现状、早已辞职的被拐妇女相比,白雪梅更像一个具有现代新观念的女人。
?李阳主任曾经解释过“盲”这个词,他说:“眼睛瞎了和眼睛瞎了不一样.....衍生出来就是对良心和外在的残酷视而不见。”?
盲山的“盲”在于村民的冷漠和盲人的自私。白雪梅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最后她不得不自救。她周围的人选择视而不见,甚至串通起来阻止她逃跑。村委会主任对白雪梅的求助置若罔闻;白雪梅满怀希望地递出一封求助信,邮递员却转手递给了她的“丈夫”;村民们称赞黄德贵买的“老婆”。即使白雪梅逃到了山外的世界,司机第一次因为三块钱的车费而拒绝载她,所以她被抓了回来。第二次,她靠出卖肉体得到了车费,但由于“丈夫”一行人站在车门外,尽管她哭着求司机不要开门,司机、售票员和其他乘客都视而不见,毫无同情地看着白雪梅。
山区村民的“失明”是一种野蛮的罪恶。他们认为帮自己人抢“媳妇”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他们自以为是的既定规则,完全无视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认知。山外的“视而不见”是一种更冷漠更可怕的态度。显然,这种事情他们见得多了,但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这种“视而不见”不仅起到了帮凶的作用,也加深了村民对这个公约的恶。这些人内心的“盲目”,是对拐卖妇女犯罪的漠视,是道德的沦丧。
在《盲山》中,发生在女主角薛身上的一切,与当时社会新闻报道中被拐妇女所说的如出一辙。导演李阳只是把这些东西呈现给了诱拐事件内外的观众,不然他也不会用一篇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去关注它们。毕竟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们早就习以为常,只是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近年来,为什么拐卖妇女的事件层出不穷?
80年代初,由于“严打”的刑事政策,拐卖人口犯罪有所减少。到了90年代初,一些地方地区发展不平衡非常严重,导致社会生活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和中东部贫困山区的生活条件较差,使得这些地区的妇女宁愿远嫁,甚至被拐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有些家庭因为贫穷而无法抚养孩子,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给有钱的家庭。?
再加上很多地区封建思想落后,就出现了盲山村民在水中打捞弃婴女婴尸体的一幕。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地区对女性的歧视。这些不平等的观念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衡。正是由于这种习俗,许多犯罪分子开始从事人口贩卖,导致拐卖妇女犯罪数量急剧增加。
?大约在1990年代,发生了大量的绑架和贩卖事件。在少数官方数据中,仅从1991到1995,解救的被拐妇女就高达8万人。?
盲山拍摄的解救这些妇女的过程是如此艰难,以至于落后地区的村民不仅对拐卖人口的罪行视而不见,甚至参与其中。这些女性即使被解救出来,也会因为当时落后的观念而受到周围人的歧视,这无疑会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更别说新的婚姻了。?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之一,而吞农药曾是农村地区最常见的自杀选择。
近年来,贩运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随着法律的普及,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家庭犯罪成本的增加,近年来,这些拐卖妇女的犯罪手段发生了变化,从拐卖正常妇女转变为拐卖智障妇女。由于自身智力能力的显著差异,这些智障妇女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自身权益。这些犯罪分子通常会诱发路边捡拾拐骗、诈骗拐骗、遗弃后拐骗等各种犯罪行为,导致这些身体或精神有缺陷的女性犯罪侵害率极高。
?据研究,从2011到2013,我国拐卖妇女案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拐卖妇女犯罪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我国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逐渐加大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大量越南妇女被卖到广西边境地区的农民家中当老婆。到了90年代末,那些不法分子以介绍人或找工作为由,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越南妇女贩卖到大陆,形成了一条非法的“通道”。通过这条“通道”,大量越南妇女被拐卖到广东、云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南、湖北、浙江等十余个省(区)。从拐卖国内妇女到拐卖越南妇女,背后的逻辑无非是解决中国贫困农村大龄男性的结婚生子问题。由于农村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从相对贫穷的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找老婆,成了这些农村剩男解决婚姻问题的首选。
拐卖妇女的犯罪手段逐渐演变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在暴利的驱使下,中越边境地区跨国拐卖妇女日益猖獗。至2018下半年,包括中国在内的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警方联合出击,破获跨国拐卖案件6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0名,解救被拐卖的外国妇女165438名。据6月21新闻联播2019报道,中国公安部近期破获多起跨国拐卖案件。
同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摧毁了一批涉外婚介机构。新闻稿说:“近年来,该县的外籍新娘逐渐增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涉外婚姻日益增多。大大小小的跨国婚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巴、中越等所谓跨国婚介机构公然印刷、悬挂横幅、发放各种广告宣传页,甚至搞火山小视频、Aauto Quicker APP、手机微信群等各种社交活动。
?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涉外婚介机构和个人以农村未婚男青年为主要宣传对象,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传播婚介的消息,并以涉外婚介的名义向这些人收取高额定金费用。有的甚至有跨国诈骗、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这种非法跨境婚介不仅出现在山东菏泽,河南、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等地都存在。例如,河南大河报在2020年6月3日发表的《跨国婚姻不要把钱和钱用完》一文中报道:“2017至2018,公安机关接到十几起关于外籍新娘的报警,涉及新娘逃跑、感情破裂、离家出走等。" ??
中国人花钱买老婆之所以层出不穷,除了根植于自身的文化习俗之外,还有一种与主流文化不同的社会亚文化。贩卖妇女是清末饥荒中常见的事情。在特定的时代,这种亚文化曾经占据主导地位,让人觉得买卖都是合理的。?
即使是现在,一些不发达贫困地区的男性仍然选择这种方法。他们对待女性还是不够“开明”,因为条件落后,他们试图通过买卖把女性认定为自己的附属品。早些年,除了普法力度不够,对人贩子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也不够。再加上这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多种多样。
好在2021年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打击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大对拐卖人口犯罪“买方市场”的整治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买方市场”的分析研判,在拐卖人口犯罪高发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行动,依法惩处。国家能严打自然是好事,希望盲山这样的现实主义电影,以后只是一个警示。
沙奇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