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悬棺是如何在落后条件下建成的?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以南20公里,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景区被誉为“神仙居住之地”、“人间福地”,历史悠久的古崖墓、道教文化、丹霞地貌构成了龙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
龙虎山古崖上的悬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集中、最密集、最早的墓葬。
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在古老而原始的春秋时期,棺材是如何进入百米悬崖的洞穴中的?古越人为什么要以这种葬礼方式把祖先放在绝壁上?部落里谁能享受这份荣誉等等。?
1.龙虎山悬棺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 1 >、仿古吊装法?
1,仿古吊装法?。
?
上世纪80年代,同济大学和贵溪县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中国吊棺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古董吊棺法”:先让人爬上去,然后从山顶顺着绳子滑下来,在别人的帮助下荡进安放棺材的山洞。
然后从山顶放下绳子,固定好棺材,再用绞车把棺材吊到放棺材的洞口。到过山洞的人用绳子把棺材拉进山洞,安顿下来。
?
龙虎山景区根据这种方法设计安排了“悬棺升棺”的表演,受到游客的欢迎。
该方法是目前唯一由国内专家提出并用于实际论证的方法。
?
2.仿古吊装法有哪些缺陷?我们不否认这种方法,但认为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推定,并不是揭开龙虎山悬棺之谜的最佳方案。
?
第一,这个方法已经被相关专家验证过几次,至今没有找到文献证实。
?
第二,仙水岩周围的99座山峰中,有几座山很陡,人爬不上去。古人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解决不了在这些悬崖峭壁上摆放棺材的问题。
如近百米的金钟峰,人是爬不上去的。
?
第三,现实和表现不一样。
棺材本身的重量和木头的质量不同:表演用的杉木棺材是空的,重量轻。
据央视?科技视频(://CCTV/Science/20050221/100780。斯)记载,龙虎山出土的18口棺椁全部为“单楠木”制成...最大的有1000多斤,最轻的有300多斤。
楠木和杉木在材质和重量上相差甚远。
重的棺材、尸体、随葬品要用绳子拉到离水面十几米到几百米的高度。换句话说,就算把它们拉到洞口,靠一两个人的力量,移动它们就更难了,更别说把它们放回原位了。
?
4.从已发掘的洞穴来看,洞口正对着太阳,直径很小(有些未发掘的洞穴甚至比现在的表演的还要小),但洞口周围的山体上没有人工打桩、钻孔的痕迹。如果把棺材拉到洞口,势必会堵住洞口,狭小的空间不仅派不上用场,连里面的人都出不来。
?
因为以上问题不是古董吊装法能解决的,既然解决不了,就不能代表唯一或者最好。
?
二、其他方法?
关于龙虎山悬棺之谜,国内各界人士和专家提出了许多观点,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现有的理论一般是地质变化、堆土、隧道、涨水、机械吊装、栈道、梯子架设等等。
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龙虎山悬棺之谜。很多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充分,缺乏书证。
?
二、我们对龙虎山悬棺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1,悬棺葬的形成?
据考证,龙虎山悬棺的主人是中国古代百越人,其年代已确定为2600年。
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人曾在今天的龙虎山、武夷山一带定居。
他们遇到水就和平相处,选择水来生活。在长期的“游山玩水”的生活中,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明显的民族个性。
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沿山有一个干栅栏,即竹木沿山捆扎起来建一个高层住宅。
高层房子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住人,下面一层用来养牲畜。它在竹木脚手架方面有一些经验。
?
古越人主要生活在水系发达的地区。
龙虎山芦溪河是龙虎山的母亲河和生活河。因此,使用水上工具(船、筏等。)而捕鱼成了古代越南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吃水产品也成了他们的主要习俗。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工具决定了他们的建筑风格和丧葬方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洞自然会用洞。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和土葬、火葬一样,随着长期生活习俗的演变,悬棺葬也成为他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
?
2.悬棺中的主人。
?
根据考古学家近年来对龙虎山墓葬的发掘,出土文物显示基本排除了外来文物的占有,出土文物相对廉价,说明当时古越人相对封闭,悬棺中的主人并没有特殊身份,说明应该属于普通平民,有身份的只是部落或部落酋长。
?
3.悬棺葬的地点和原因。
?
埋葬地点一般选在朝阳、临江的悬崖峭壁上,高度由低到高,从几十米到近百米不等。
选址的高低首先不应该是地位的象征,而是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水到水的渐进演变过程。
当然,家境不好,人缘不好的家庭,很难自己把棺材埋在高出水面的悬崖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内部可能会出现贫富差距。为了炫耀,有攀比现象,以至于埋得越高,埋得越大,甚至最好埋在人迹罕至的山洞里,炫耀;此外,在悬崖上放置棺材,以保护已故的祖先免受骚扰和混乱,也是安全的;把棺材埋在高耸的天空,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有升天的说法。
此外,由于棺椁葬在高处,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便于保存棺椁和先人,后人祭祀祭拜。
?
4.悬棺的材料。?
就近取材。
主要是船、板、竹、麻绳等。
三、我们对龙虎山悬棺的解决方案?
芦溪河平缓,两岸竹林,可利用资源丰富。
据史料记载,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古越人就已经学会了造船和用船的技术,掌握了用竹条(丝)捆绑固定脚手架、麻绳捻制纤维绳等技术。
这些都是悬棺墓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方法。
?
〈 1 〉方法:竹子杉树脚手架法?
(2)步骤:?
1.在放置悬棺的地方探测水深。
深度小于3m时直接采用架设法。
超过3米时,应采用先解水的平台法。
?
2.搭建一个水平台。
由于悬棺多建在靠近水面的悬崖上,为了方便操作,必须先在水面上搭建脚手架平台,在搭建好的平台上操作脚手架相当于陆地操作。
方法:排船(根据吊棺高度和架设高度的要求增减船数),靠岸堆放,用麻绳串联固定。
然后在固定的船上铺一块4CM多厚的木板,将船面连成一片,就成了水上的平台(如在陆地上行走)。
?
3、脚手架。
?
选择粗、长、直的竹子和杉木,按照建筑要求搭建脚手架。
脚手架用竹条固定(这是当地建筑史上一直采用的一种方法,直到近几年才被钢管脚手架取代)。
脚手架由竹子或杉木组成,一根一根扎起来,一层一层搭起来。
?
水深小于3米的地方,可用竹子或杉木直接在水中搭起脚手架。
?
4.高空货架的固定。
?
架设架子时,只需利用靠近主框架或框架边缘的悬崖上的洞穴,竹子或杉木条,或打桩或斜拉,就能保证架子的稳定牢固。
架子里的通道呈之字形台阶上升,一直到放置悬棺的洞口。
?
5.安装完成。?
架子搭好以后,要根据吊棺摆放的需要调整洞穴大小。
然后利用脚手架内通道的之字形楼梯将棺材抬入洞内,补充填充材料,封闭洞口,拆除脚手架,拆除固定平台。
?
古代确实有很多现代人解决不了的谜团,但古代人受限于落后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工具,智力肯定不如现代人。
两千多年过去了,古越民族消失了,但古越人的古越文化和习俗对后世影响很大。龙虎山墓崖群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年未解的悬棺之谜。
我们认为,要解开这个谜,就要充分考虑当时的各种因素,考虑古越人民独特的文化和习俗,考虑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来源。
我们提出的脚手架法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并借鉴了其他方案的优点。
2006年,上海交大等国内外专家来龙虎山考察解谜。在仙女岩,用钢管搭起脚手架,用之字形梯子登高。
今天与历史不同的只是脚手架的材质,方法却惊人的相似。
我们认为,2600年左右,古越人完全有可能集合一个村落或一个宗族的力量,就近取材,配合齐心,操作简单、安全、方便。
▲▲▲活吊棺葬
对于很多人来说,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的悬棺一直是个谜。
千百年来,人们面对悬崖,仰望悬棺,做出各种猜测。
有人说是抬棺人爬上去放置悬棺,有人说是神仙用金线把悬棺吊起来。
至于悬棺里有什么,更是流传甚广。甚至有人说诸葛亮的艺术书籍就藏在四川的悬棺里。
2009年,贵州省荔波县委宣传部发布消息,荔波县瑶族至今仍保留悬棺习俗。
消息称,该县的悬棺洞葬正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同类文物一起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贵州荔波工作的李先友走访了当地瑶族聚集地姚橹瑶族乡。
李先友说:“如果当地有人要下葬,村里的瑶族乡亲就趁着夜色,把棺材抬到附近的山上。
男孩们扛着棺材穿过荆棘,向前拉,推回悬崖半山腰的山洞。
然后谁也不能再回头,必须转身一起离开,停止打扰棺材里的死者。"
现实版的悬棺葬和人们眼中高不可攀的悬棺似乎有些差距。
四川民族学院研究员陈明芳曾这样定义悬棺葬。
在她看来,为了与土葬、火葬、水葬等土葬习俗相区别,中国南方将死者埋葬在悬崖上的土葬习俗可以统称为悬棺葬或崖葬,再根据各地、时代、崖葬类型的特点和历史渊源来命名。
荔波瑶族延续的悬棺葬属于崖洞葬习俗。
顾名思义,崖洞式就是将棺材放置在岩壁之间的天然缝隙或洞穴中。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吊棺葬方式。
比如木桩式,就是人工在崖壁上钻孔插木桩,然后把棺材放在上面;崖洞式就是在悬崖之间切割出一个空间来放棺材。
然而,这两种葬俗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怎么把悬棺放上去?
令“墓哥”着迷的江西龙虎山悬棺洞,就位于龙虎山上。它的山壁光滑平坦,芦溪河就在岩脚下。最高处的悬棺高出水面300多米。
悬棺是怎么上悬崖的?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卢京燕和其他人尝试了一种借助滑轮、绞盘和其他工具的悬挂棺材放置方法。
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被龙虎山景区借助现代设备发展成了“悬棺仿古抬棺表演”。
这个表演需要五个人相互配合:一个人在崖底观察指挥,另外四个人爬到崖顶,往崖顶钻钢筋,固定滑轮等起重设备。
四个人互相配合,用滑轮和绳子把棺材吊进崖洞。
问题是古人没有钢钻等现代设备,也没有在崖顶挖洞放滑轮。
几千年前,古越人如何摆放悬棺,至今仍是个谜。
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管委会曾经悬赏征集答案,奖金从30万元飙升到50万元!但是,至今没有定论。
同样神秘的还有四川珙县仡佬族悬棺。
没有人知道这部分生活在四川的仡佬族在古代是如何将重达100多公斤的棺材抬上悬崖的。
有人说河水高涨时让棺材浮起;也有人推测他们是通过堆土或者搭建木架的方式接近悬崖的,原理和古代大型工程建设一样。
现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旭又有了新发现——他看到四川珙县悬棺下的悬崖上有洞?。
通过排列好的孔洞可以推测,博人可能是通过修建栈道一步步接近崖顶,然后把棺材一步步抬上去的。
然而,这些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专家们还在福建武夷山的悬棺周围发现了一些洞。
这些洞连成一串,最长的可达几十米。
至此,悬棺的摆放似乎找到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同时,一些考古学家在福建武夷山的悬棺上发现了凿痕和勒痕。
于是,有人想到了江西龙虎山的“吊棺仿古抬棺表演”,似乎吊棺抬棺法也找到了证据。
探秘这些地区的悬棺,还是回到贵州吧。
在贵州安顺的格图河畔,通过对“蜘蛛人”的研究,当地悬棺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就像美国电影《蜘蛛侠》的主角蜘蛛侠一样,格托河沿岸的一些攀岩者也叫蜘蛛侠。
据说最早学会攀岩的“蜘蛛侠”就是为了把棺材弄到悬崖上。
学攀岩的人不仅要运棺材,运死人,还要知道丧葬礼仪。
格图赫文化顾问林研究过蜘蛛侠。他说当地人叫蜘蛛侠五郎。
“五郎”有着代代相传的攀岩技巧。他们在崖洞上搬运木块,然后在崖洞内组装棺材,最后将死者背在背上,放入棺材。
虽然格图河两岸山谷陡峭,但蜘蛛侠攀爬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很多,而江西龙虎山和四川珙县的悬棺悬崖几乎没有可以站立的地方,即使借助今天的攀爬设备,也很难爬上这么高的地方。
此外,据考古专家介绍,四川珙县仡佬族的悬棺是由一整块楠木挖空而成,即使重棺通过栈道抬上去,也绝非易事。
▲▲▲悬棺背后的文化信息
千百年来,遵循悬棺习俗的人们用简单的工具和人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这些先人要费尽心思把棺材放在悬崖上?有人说,这与古代先民习惯住在洞穴有关。山上的洞穴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
更多的人认为这来源于一种宇宙观念,大概是古代人对山的崇拜仪式的体现。
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梅华泉说,武夷山风景区方圆70公里范围内,现在有20多个地方有古代闽越国祖先的悬棺。
现在,路过武夷九曲溪的人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放悬棺的山洞里,放着木板,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或“金杆”。
有人认为武夷山的先人体谅死者,为了方便死者的灵魂出入,在悬棺旁架起了一座桥。
福建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龙认为,中国人对天有崇拜,想尽可能地接近天,所以把悬棺放在高山上。
这种文化观念对晚辈来说就是“孝”,即棺材放得越高,晚辈对逝者越孝顺。
当然,在动荡的年代,悬棺也可以防止被战争摧毁。
陈龙认为,中国南方水系发达。如果棺材放在很低的地方,第一瞬间就被冲走,放在高处,自然灾害的破坏就可以减少。
此外,悬棺还具有防止野生动物入侵、便于长期保存、节约耕地等优点。
四川民族学院研究员陈明芳认为,一些流行的悬棺葬区的悬棺类似于独木舟,小船也是这些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
同时,中国西南许多地区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现的悬棺习俗都起源于近水民族,都反映了海洋民族的文化特征。
千百年来的悬棺葬俗,包含了太多的谜题,但高崖悬棺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些民族文化。
当人们抬头惊叹悬棺的时候,可能会相信崖壁之间的悬棺是逝者从阴间进入天堂的中介,高高的悬崖成为另一段人生旅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