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有哪些程序?

大学生就业程序。就业管理部门的一般工作程序。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构大致由三部分组成:

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委的有关部门主管本地区、本部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宜和本部门接收安置毕业生的具体事宜。其工作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1.教育部对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对策,确定年度就业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要根据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这项工作一般在毕业生毕业前半年内完成。

2.教育部每年6月5438+10月前后向各地区、各部门提供下一年度毕业生资源信息,包括毕业生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毕业生来源地区。所有雇主都向教育部提供需求信息。教育部还负责及时向社会通报毕业生资源和需求情况,及时组织毕业生供求信息交流。

3.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就业管理机构每年10月中下旬(教育部规定的每年10月20日后)至次年5月召开各类会议,学校和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和“双选”。毕业生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直接参加此类活动。本次“供需见面会”和“双选”大会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签订的所有就业协议均为有效合同,双方必须履行。如果一方反悔,不履行合同,则视为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在协议中注明)。学校生效的协议和实施的就业建议计划将于5月底上报主管部门审批,调整平衡后作为正式计划下发。

4.所有教学计划完成后,高校将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于6月中下旬开始办理研究生报到证。一般从7月1开始派遣毕业生。

5.派遣结束后,各级就业主管部门应汇总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教育部汇总全国毕业生就业计划,连同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并上报国务院。

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都是按照上述程序进行的。具体到高校,就业工作的程序基本相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具体的、连续的,送走上一届,再开始下一届。一般来说,高校每年都要按照地方10左右的要求,核定来年毕业生来源,并开始向用人单位发函征求需求信息。候选单位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返回学校后,学校将及时向本校毕业生公布国家发布的就业信息和学校收集的需求信息。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毕业生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互联网、学校、地方和行业组织举办的“供需见面会”、“双选”活动、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就业协议。对于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的,学校会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但不会代替安排。学校一般7月份送毕业生。派遣后的遗留问题可以延续到年底。

二、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制定过程。

在现行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下,虽然“供需见面”“双选”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虽然就业“计划”的“计划性”明显淡化,但就目前的派遣形式而言,就业计划依然存在,只是计划的形成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统包统配”的条件下,计划的形成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学校不需要编制就业计划,只需要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编制具体的分配计划,“一个萝卜一个坑”,做到对号入座;在“双选”的条件下,学生有选择权,学校有推荐权,用人单位有人权。所以计划形成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形式,将毕业生就业计划的编制与具体部署计划的编制相结合。集体论是指学校通过“供需见面会”、“双选”等多种形式落实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上报上级就业部门,经批准后作为正式计划下达。

对于学校来说,一般毕业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出台一些指导性计划,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困难地区的支柱企业;二是毕业生本人签订就业协议参加就业市场或通过学校推荐的其他就业方式形成的计划;三是对于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事业单位,也有系统和地区下达的指导性计划,以及部委之间、部委与地方之间相互调剂的计划,解决短期专业毕业生的燃眉之急;第四是大学所在区域的保留计划。

在国家指导性计划中,教育部一般会组织一次“供需见面会”。教育部从部直属院校、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抽取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分配到重点单位。计划的形成是因为具体学校和用人单位协调,签订意向协议。学校向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学生选择志愿,用人单位直接与毕业生见面考核签约,或提出条件由学校或主管部门代为考核,并将毕业生具体情况告知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学校将确定的计划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后下达执行。

由学校推荐、学生通过各种申请渠道签订的计划是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主要形式。

调剂计划的形成一般是学校的上级部门之间协商交流。根据学校的专业情况,学生情况等。,计划分配到学校,由学校决定。也有的是具体用人单位先与学校联系,形成初步意向后,上报主管部门,然后由主管部门协调审批。

从时间上来说,以上三个方案一般是不分先后形成的,都是同时进行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上述计划都明显具有通过市场合理配置人才和智力资源的时代特征。了解签名步骤

“双选”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要签订就业协议,在双方满意后固定意向。目前,教育部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就业协议书》在各学校广泛使用。该协议由原国家教委于1997首次在附属高校使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统一使用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统一、规范和科学管理。签订协议也是对毕业生就业行为、用人单位的接纳行为、培训机构和就业主管部门的中介行为的监督和肯定。就业协议体现用人单位的意见、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意见、部门和学校的意见,通过签字盖章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培训学校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本协议一式三份,具体留存方式在协议中明确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管理体制等特殊原因,一些地区仍使用过去地方政府印制的协议。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地方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由于时间和地域原因,部分毕业生一时无法出示学校出具的、教育部印制的协议书。因为他们急于签合同,只好先用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协议。如果是这样的话,毕业生最好在返校后签教育部的协议,以免后期有其他变化。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督促毕业生签订教育部的协议。在使用地方协议时,学校有时并不知情,很可能是原本和自己单位签约的毕业生最终和其他单位签约,最后单位的入职计划受挫。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2000年,江苏省教育厅统一印制了《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要求所有位于江苏的高校毕业生都要使用这份协议。所以毕业生在签约前要主动听取学校主管部门的意见,以免走弯路。

签订合同的程序一般是用人单位先签字盖章,然后学校的院系、部门签字盖章,最后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或代管)部门盖章。如果用人单位离学校比较远,为了避免反复寄送协议的麻烦,那么学校也可以提前将协议盖章后再寄给用人单位盖章。但既然学校盖章就意味着已经列入就业建议计划,那么学生就应该在学校盖章之前向用人单位索要必要的录取通知书或传真,并提供给学校。毕业生就业流程

图1,

思考1,认清形势

只要想想2。评价自己。

行业标准3、敢于承受挫折

做好准备。树立必胜的信心。

政治准备1,国家就业政策

政策二、学校用人原则

准3、地方或产业政策

准备图2,

一.学校、学院和系

系统1,医院和科室标识

制定2,批准结果

3、自就业中心盖章。

建议2。毕业生

材料1,中英文推荐信

材料二,简历

3、各种证书复印件图3、

接收1,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集合2,各种人才市场

需要3、实习单位

求4、就业指导报刊

字母5,计算机网络

6.亲戚老师朋友图4,

屏幕1,擅长对比

选择2,抓住重点

需要3、理解透彻

求4,适合自己

信5,有利发展

信息图5,

继续用1,穿整齐。

到2点,适当地交谈

面子3,谦虚的态度

试试4。后期确认联系方式和时间。

图6,

符号

设置1,使用教育部统一印制或打印的协议。

2.协议办理流程:用人单位盖章。

行业-毕业生签名

谢章-职业介绍中心

讨论(三份协议,一份给毕业生,一份给用人单位,一份给学校)

书图7,

1后,就业中心上报教育部门审核就业计划。

业2、就业中心到教育部门办理毕业生登记卡。

送3、保卫处办理研究生户口。

发送4、就业中心组织发送毕业生文件图8、

遗产再分配程序

逗留

Q 1,研究生申请,系里同意并签署意见,

出具原单位的退信

2.派遣后的改派时间为9月初至65438+2月底。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