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锡麟在中央编译局的前顾问
1933年秋,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34年春,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35年6月,参与组织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团(后改名为“北平反帝青年团”)。65438+同年2月,加入北平市社会服务联合会,任执委。
1936 1月,加入中国* * *生产党,后任北平市社会总联合会书记、北平市文艺委员会执行委员、北平市学术委员会主席。
1937 165438+10月,赴长沙临时大学就读。
1938年3月,去康达大学第三届学生班学习。同年5月,调入延安马列学院编译系从事马列经典翻译工作,后任延安女子大学教员。
1941年秋,任中央政研室世界经济研究组组长。
1943年春至1944年春、1月在中宣部从事社论写作、教材编写、党报翻译工作。
1944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教学主任。
6月1944至6月1945在中央外事组从事翻译和研究工作。
65438年6月至0945年6月到中央政研室做调研工作。
1946年至1年,先后任中国东北局社会司调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区委宣传部部长、吉林大学教育局长、法科学院院长、教授、王庆吉林省政府工作组组长、军调第三十三执行团支部书记、翻译、吉林民主学院教育局长。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学教育局长。同年6月任东北大学(曾改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局长。
1952至11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6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78,担任中央编译局顾问。
1987 65438+2月退休。
2002年经中央批准享受部级医疗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2013年8月5日,何希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何希林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何希林同志的学生和朋友分别致电或写信,对何希林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敬献花圈。
何希林同志病逝后,中宣部副部长王小慧到何希林同志家中慰问了家属。中央编译局领导、俞可平、魏海生、、,原编译局领导宋树声、魏建华、顾,以各种方式对何希林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慰问,并出席何希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干部职工以及何希林同志的亲属、同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何希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何希林同志从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20世纪30年代,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何希林编辑了进步刊物《丧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36光荣加入中国* * *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何希林同志在延安从事马列经典的翻译工作。1943年初在中央宣传部工作,从事马列著作尤其是《列宁选集》的翻译工作,也为中央领导翻译过其他资料。1944年冬,调入中央外事组。在此期间,何希林从国外出版物中摘抄资料,翻译成中文,汇编成册供大家参考,并送给中央主要领导参考,得到了肯定和好评。在延安时期,何希林同志翻译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恩格斯丛书中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丛书》,以及《列宁选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卷,为党的思想理论事业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何希林同志听从党的安排,投身于教育工作,为用马列主义指导教育工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何希林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期间,大力倡导用马列主义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创办了教职工业余马列大学。同时举办马列主义、交通史、教育学等方面的研讨会,为全国各大学特别是师范大学培养师资。何希林为全校作了题为《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报告,邀请了党和国家各条战线的领导同志和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到学校作报告。在何希林的努力下,北师大于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1953,明确为中学培养政治教师。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系,也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系。何希林同志在南开大学任副书记、副校长期间,亲自给学生上课,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党的三大作风教育。何希林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南开大学的师资、学科和教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何希林同志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严谨治学,积极推动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文革”中,何希林同志受到打击,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坚信党和人民的事业会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
何希林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顾问期间,十分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全集》的编纂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参加学术研讨会。退休后,他仍然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发展。90多岁时,何希林每天坚持看电视新闻、读书学习,为编译局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并积极协助编译局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览、接受采访、撰写回忆录。何希林十分关心编译局年轻一代的成长进步。他经常给年轻同志讲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鼓励年轻同志在岗位上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何希林同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近年来,何锡林带头向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积极响应。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们缴纳了专项党费和捐款共计28000元。2009年,我把收藏了几十年的一批珍贵书籍捐赠给了编译局图书馆。何锡林还捐款50万元用于青年人才培养。利用这笔捐款,中央编译局设立了“何锡麟青年人才基金”和“何锡麟青年人才奖”。何希林用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何希林同志对党和人民忠诚,始终坚守* * *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何希林同志的逝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事业的巨大损失。
何希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和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