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七校联合办学”辅修怎么样?对未来有什么帮助?
[添加日期:2007-01-17点击率:3050评论:1]
1.申请辅修双学士学位是怎么一回事?
答:辅修和双学位包括在校辅修、双学位和七所大学联合办学。辅修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从其他学校选择一个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双学位是指通过参加辅修获得的学位(与专业属于不同的学科类别)。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是指通过参加辅修专业(与主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而获得的学位。目前在教育部门注册时注册为双学位证书。对学生选择辅修科目没有严格的限制。
2.社会和企业对双学位的认可程度如何?
答:一般来说,辅修和双学位都是被社会和企业认可的,但社会认可程度因单位不同而不同。
3.申请双学位的相关条件是什么?申报流程?
答:具有学籍的2005级正常注册本科学生,所修课程的GPA不低于2.5,且无课程不及格和违规违纪记录,均可参加注册。
注册程序:
1)学生填写《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辅修双学士学位申请表》(可在教务处网站下载),提交至所在系教务处。
2)学生登录七校联合办学网站(网站为jwc.ccnu.edu.cn/whutms,或登录jwc.hzau.edu.cn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主页,点击七校联合办学),点击“网上辅修报名”,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专业信息。
3)学院(系)审核通过后,于2006年2月23日前将审核通过的学生名单提交教务处,由学校集中收取学费。收费方式、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攻读第二学位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答:学分:辅修专业25学分,双学位专业50学分。
学费:7所大学联合办学的辅修、双学士学位专业100元/学分,辅修2500元,双学位2500元。辅修、双学位专业50元/学分(25学分* * * 1250元),双学位专业80元/学分(25学分* * * 2000元)。
学生因《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学籍管理细则》第五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终止辅修或双学士学位学习的,学费不予退还。
2004和2005年级的学生将在2006-2007-2学期开始后支付费用。届时请注意系里的通知和学校网站。
5.今年是申请双学位的最后一年。未来七所大学会联合办学吗?
答:七所大学联合办学协议签订于2001,期限七年,2007年是最后一年。几所学校会考虑在协议到期后续签。即使七校联合办学后不复存在,也不是最后一年去辅修双学位。
6.可以报考什么专业?所有专业都可以申请吗?
答:只要招生目录里有专业,都可以报考。目前校内外有50个专业供学生选择,一般报名人数超过30人就开始上课。请不要担心因为无法报名而无法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如果因为生源有限而无法开办专业,可以去教务处调整专业或者介绍一个双学位学习的辅修专业。
7.考双学位和考研有冲突吗?哪个更好?
答:参加辅修的双学位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要参加七校联考,还要去其他学校学习,一般是周末和暑假,非常辛苦。因此,学生在选择读辅修或双学位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目标,慎重选择。特别是武汉大学的双学位要求通过六级,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慎重选择。
8.颁发双学位证书和教学管理需要什么条件?
答:取得专业证书是取得双学位证书的前提,必须满足各校颁发学位证书的条件。其中,武汉大学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详见《武汉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有关事项的通知》)。一般修满25学分,符合其他条件的,可以颁发辅修证书,修满50学分的,可以获得专业学位,符合起始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颁发双学位证书。
学生可以在jwc.ccnu.edu.cn/whutms网上查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每学期的具体开课时间和地点(学生请经常访问本网站查询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注册、开课、成绩等信息)。
考勤卡是学生选修辅修课、双学位学习、参加考试的凭证。收取学费后,学生可凭交费收据到教务处领取。
9.请问辅修双学位的课程如何申请学分认定?
答:学校可根据《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选树与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承认学生可申请相应学分的认定。也可以申请免修辅修专业的相应课程。就通识教育课程而言,学生必须修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2005级学生要求通识教育课程65,438+02学分,包括自然学科(人文社会科学)或综合类课程至少8学分要求。也就是说,学习双学位的学生可以申请至少4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如果是跨专业学习,可以申请更多学分。请认真学习《华中农业大学本科选课及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手册第23页)。
10.“七校”联合办学的学校联系电话。
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请联系各高校负责人。
武汉大学:方翔宇老师,68756893
华中科技大学:黄桂香老师,87542523
华中师范大学:季红老师,67867082
武汉理工大学:钟鸣老师,878500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邦全老师,88385458
中国地质大学:吴京老师,67885010。
华中农业大学:沈佩老师,872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