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决定着大学生的整体网络形象,代表着我国新一代人才的综合表现。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论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出发,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使其健康全面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道德建设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中促进人们行善的规定,主要是通过鼓励人们行善来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道德规范是具体的,每个道德规范只是对一种行为的规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信息处理者、传递者和使用者之间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信息道德规范。网络伦理包括在网络信息的交流和利用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信息犯罪。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改变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

互联网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各种西方文化涌入,有利有弊。并非他们宣扬的所有价值观都是可取的。西方的一些腐朽思想,如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对人的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很多大学生在面对这些腐朽思想时,很难鉴别和判断,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接受。这些腐朽思想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此外,各种宣扬色情、暴力、邪教的封建迷信和网络垃圾也趁机在网上兴风作浪。他们攻击党和政府,丑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抗现实社会,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容易使他们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要用社会主导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一个时空无限、道德约束的环境。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还不成熟,正处于逐步培养的重要阶段。部分大学生自身免疫力较弱,难以识别网络上的多样化信息,容易受到影响,导致网上行为道德失范,导致其责任感不强,判断能力下降。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特点,没有外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约束,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很容易慢慢消解,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失去道德导向。

(3)网络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以及个人素质和人格产生影响。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络交往是匿名的,虚拟的人和真实的人,网络中的虚拟人格可以是无限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格是有约束力的,以至于大学生往往处于人格和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中。当* * *作用于同一个个体时,一个人难免会有两种人格。大学生涉世未深,心智未完全成熟,容易导致人格缺陷。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会,痴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网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家人、同学、朋友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情感纽带薄弱。长此以往,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情商逐渐降低,个人责任感减弱。

第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大学生应该自律。

1.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对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可以学习一些优秀的网络道德,比如一些先进的个人和事迹,主动将网络道德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网络道德信仰和追求。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辨别是非、辨别善恶、理解美丑的能力。只有提升自己,才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在内心筑起坚实的防线。

2.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做自我分析,严格剖析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思考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看到自己做得不够,对照科学的网络道德要求,不断修正自己,从而改造和完善自己,达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的。

3.培养良好的意识。

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网络行为者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网络行为做起,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道德要求,更不能肆意妄为。坚持?不做是因为小善,不做是因为小恶?道德信条,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不做坏事,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就高等学校而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开设网络德育专题课程。

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入手,将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教学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标准。还要对具体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还应该有对具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分析和评价。揭露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宣传优秀的网络道德模范。联系大学生实际,满足大学生需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相对欠缺,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的落差,容易导致人格异常、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程,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心理障碍?原因是引导学生预防网瘾、信息焦虑、性格孤僻。网络心理障碍?学生要及时做好咨询工作,帮助这些学生调整心理,做好治疗工作,让他们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文化使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面对面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校园文化的这些教育优势可以抑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给学生更完整的道德观念,从而可以正确选择网络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缩短上网时间,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净化网络环境,过滤网络上的各种不良信息,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加快网络新闻的规范化建设。

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网络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并熟练网络操作,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学习网络知识,密切关注信息网络的新动向,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利用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高校应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加快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5.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伦理制度化。

除了社会道德的约束,高校还应制定具体明确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形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引导大学生学习的制度化道德规范。对不良网络行为不仅要进行伦理训诫,还应结合相关制度约束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伦理进行评估,并纳入大学生德育评估体系,从而有效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

(三)从社会角度看,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

1.加快网络立法。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以及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使得法律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完善网络立法,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修补网络管理中的一些漏洞,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完善网络信息的审查和监督机制,制定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加强网络法律的宣传,坚决处理违法行为。

2.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对人们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起着导向作用。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善行和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惩恶扬善,强身除恶,谴责和惩罚不端行为,人人自律。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3.净化网络环境。

除了法律措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在技术上,研发新的网络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过滤网络信息,隔离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反动言论等不良信息,远离网络垃圾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主要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监管,特别是网络电影和游戏网站,国家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加强他们的道德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以确保整个监管体系的完善。集中清理学校周边网络环境,坚决取缔?黑网吧?、?黄色网吧?然后呢。地下网吧?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必须提高网络道德修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自己;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心理疏导、校园文化活动等手段,营造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加强网络的科学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积极健康地发展思想道德。

参考资料:

[1]熊梅,梅英。论教育与网络道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6)。

[2]巫秋红,廖安翠。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及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学报,2005(6)。

[3]杨泽泉,钟金燕。论大学生对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认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 gt& gt& gt下一页带来更多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