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牺牲的战士在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山下的花环》风靡全国。在这部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来自沂蒙山区的连长梁三喜被敌人射中,倒在山坡上掩护战友赵孟生。战友在清理梁三喜遗物时,在他的左胸口袋里发现了一张血迹斑斑的账单,欠款总额为620元。

战后,梁三喜的母亲梁阿姨和从沂蒙山赶到连队。他们用550元的退休金和70元的卖猪钱还清了梁三喜的债务...

“欠条”的情节不是作家李存葆发明的。事实上,在残酷激烈的对越自卫战争中,确实发生了相当多这样的事情。

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边界绵延65,438+0,000多公里,沿线埋设了无数地雷。战争打响后,我们战士面对的第一个敌人就是眼前的这片雷区。

抗日战争中,抗日游击队用变幻莫测的地雷战对付日军,让鬼子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轮到中国接受水雷战的考验了。

中国军队有排雷员,他们经常在大部队进攻前开始排雷。被中央军委授予“勇敢排雷人”称号的杨在林,在越战中创下了一人解除304枚地雷的纪录。但由于越军埋设的地雷太多,而人工排雷的速度又太慢,为了不影响大部队的进攻,往往会有一些英勇的排雷人员用身体排雷。

1984,人民日报刊登昆明军区作家彭景峰的通讯《勇士保卫南疆》。文中有这样一个悲惨的场景:

某部队班长安闻仲带领全班战士在草丛中前进;当他冲到离敌前沿仅80米的12高地时,突然“砰”的一声,右腿被地雷炸伤,5个脚趾全部被炸掉。部队突入雷区,进攻受阻。时间这么紧,后面找工程师都来不及!这时,彝族战士的心变得格外平静。他忍着疼痛对为他包扎伤口准备稍后运送的战士蔡勇说:“前方有雷区,不要靠近我!”然后跳着滚向那个雷区,压雷和绊雷接连爆炸。他的右手被炸掉了,但他仍然咬紧牙关向前翻滚:眼睛被炸瞎了,他带着血淋淋的身体向前翻滚,直到滚出13米...

闻仲绝不是唯一冒着生命危险忘记死亡的英雄。

还是在这篇通讯《战士保卫南疆》里,彭景峰在尹哲山的避难所里,见到了刚刚从地面抬下来的战士刘义夫。

这个叫刘义夫的战士,一连拆了20多个地雷,36个弹片在他身体里。当医护人员给刘一夫换上满是泥巴和血迹的衣服时,发现他的口袋里没有钱,只有一张寄回家的16元的汇款收据。

人们立刻明白了,这又是一个打算为国捐躯的英雄。

.....30年前,我看电影《山下的花环》时,看到的只是热闹的战争场面;30年后看到这部电影,心里特别有滋味。当时在中越边境浴血奋战的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当今天20岁的年轻人还在大学校园里“为给新词发愁”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生死考验了。

感谢这些勇敢的士兵。他们是用鲜血换来了30年的和平,换来了我们平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