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钻石成就南非首富。

钻石王朝的兴衰

一个看似普通简单的商业游戏,却可能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一笔被视为“左手转右手”的交易后,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可能会告别已经赚了三代人的钻石行业。《奥本海默》家族垄断了一个世纪的钻石王朝,可能会被“各路诸侯”瓜分。

2011大年初一,一场一触即发的股权变动笼罩了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英美资源集团和全球最大的钻石公司德比尔斯。前者计划通过股份收购获得后者的控股权。此前,英美资源集团已经拥有戴比尔斯40%的股份。计划中的进一步收购是《奥本海默》家族拥有的另外45%的股份。

事实上,《奥本海默》家族也是英美资源公司的长期投资者。英美资源集团本身是由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于1917年创立的。然而,不久前,该家族刚刚大规模出售所持英美资源股份,持股比例首次降至2%以下。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英美资源集团其他大型机构股东主导的收购计划得以实施,《奥本海默》家族与英美资源集团和德比尔斯的长期关系将一去不复返。

不过,不管收购结果如何,也不管《奥本海默》家族是否会被挤出钻石行业,毕竟《奥本海默》家族曾经控制了全球钻石毛坯市场的90%。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个曾经的钻石王朝对世界钻石行业的绝对影响力,不应该被世人遗忘。

钻石让南非成为首富

《奥本海默》最初是一个犹太姓氏。1880年,钻石王朝的创始人《奥本海默》出生在德国的一个雪茄制造商家庭。16岁时,随哥哥来到伦敦,在一家犹太钻石商的钻石分拣车间工作,负责挑出有缺陷的钻石。很快,犹太钻石商发现,欧内斯特似乎对钻石的质量有着天生的敏锐辨别力,尽管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在没有珠宝鉴定机的年代,这种视觉的价值不言而喻。

21岁时,备受瞩目的欧内斯特被一个犹太钻石商派到南非金伯利的一个办公室工作。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的“钻石城”。30多年前,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钻石矿,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钻石掘金者”。

除了钻石,欧内斯特似乎对商业和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锐感觉。在金伯利,厄内斯特凭借自己出生在德国,成长在英国的独特经历,如鱼得水,首次从事英德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虽然这种利润丰厚的交易风险极大,但对厄内斯特来说,这种风险对他来说并不难。在从容赚钱的同时,他也积累了宝贵的政治人脉。1912年,欧内斯特当选金伯利市长,连任三届,最终代表金伯利进入南非议会。

一战期间,德国人拥有的名为“禁区”的钻石矿被南非军队占领,无法开工。于是,欧内斯特在1917年成立了南非英美资源公司(初始资金100万英镑,一半来自美国,一半来自英国,因此得名),用公司的股票与德国人谈收购事宜。当时德国无法判断战事,不知道南非军队会不会撤退,就把这个富矿连同赔钱的风险一起以极低的价格卖掉了?欧内斯特。就这样,《奥本海默》家族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座钻石矿。

战争很快结束,《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生意开始蓬勃发展,这给南非另一家老牌钻石公司——英国塞西尔·罗德斯的德比尔斯公司带来了竞争上的麻烦。当时的戴比尔斯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1893。在当时,它是南非最全面和最有实力的钻石开采和销售商。

在富矿的支持下,欧内斯特开始了与罗兹的大价格战。时间久了,罗德斯忍无可忍。因为担心自己公司的股票变成垃圾,他主动找欧内斯特在1926谈判。最终,英美资源集团和德比尔斯公司以股权置换的形式合并。这才是欧内斯特的真正目的:有了德比尔斯,其他实力较弱的钻石企业就能被一一淘汰。

到20世纪20年代末,罗兹去世时,欧内斯特已经成为整个南非钻石业不可替代的领袖。然而,厄内斯特的胃口并不止于此。从65438年到0929年,全球经济萧条导致钻石需求骤降,伦敦的钻石企业联盟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在此之前,这个联盟一直是德比尔斯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欧内斯特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联盟成员的谈判,以极低的成本整合了两家企业。

1934年,欧内斯特在伦敦创立了著名的中央销售机构(CSO),负责德比尔斯钻石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后来CSO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销售渠道。

欧内斯特认为“增加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是让钻石变得稀缺,也就是减少产量”。一个垄断钻石王朝的诞生,终于可以让它实践这个理论了。由于欧内斯特决定关闭手中所有的钻石矿,在1930-1933期间,世界钻石产量从每年2200万克拉暴跌至不到14000克拉,钻石价格持续上涨。

垄断给欧内斯特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更加明显:一旦其他钻石公司出现,德比尔斯就会释放大量的钻石储备,导致钻石价格暴跌,从而使对方破产或投降。这使得任何新进入者几乎不可能与他竞争。

厄内斯特于1935年创立了《奥本海默》父子公司,控股所有的家族企业。这些业务大部分被打包在南非的英美资源集团。这种模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南非英美集团与总部位于卢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并,成立英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伦敦上市。

20世纪50年代初,欧内斯特成为南非最富有的人。

控制了全球90%的钻石毛坯销售。

个人荣耀时间毕竟有限。1957年,欧内斯特去世。49岁的《奥本海默》(Harry Frederic Schmidt)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654.38+0.8亿美元,以及一个占世界钻石产量80%的钻石王朝。

哈里中学就读于英国最古老的贵族中学之一契诃夫学院,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学院。他喜欢收藏古书,安静、低调、内敛。像他的父亲一样,哈里有独特的政治才能。毕业后的很多年,他都是南非议会的议员,直到父亲去世,因为要打理庞大的家族生意,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商业上,哈里也很有才华。20世纪50年代,他被父亲送到纽约,在被称为美国广告业中心的麦迪逊大道与许多优秀的广告人合作。他们创造了钻石行业的“4C”标准——切割、颜色、净度和克拉。其实,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所谓“4C”标准,并不是古代的传承,而只是现代营销的结果。

后来,哈里又和专业广告公司智威汤普森一起为戴比尔斯创作了一句经典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2000年,这句广告语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

在哈里的时代,英美几乎垄断了南非的钻石、黄金、铂金行业,甚至整个南非的商业界。利用德比尔斯产生的强大现金流,英美资源可以收购更多的矿藏;开采黄金、铂和其他金属矿的收益可以投资于其他领域...

《奥本海默》家族的事业在哈里手中达到顶峰:英美黄金和英美铂金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米罗科成为全球十大铜生产商之一;20世纪70年代,所有《奥本海默》家族公司的产值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出口额占南非出口总值的30%...《奥本海默》家族突然成了南非的“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戴比尔斯控制着全球90%的未加工钻石销售。伦敦的CSO每年只举办10钻石鉴赏会,能到场的也只有125位与德比尔斯长期合作的买家。它们被称为“德比尔斯65,438+025”。购物者从戴比尔斯购买毛坯钻石,然后研磨成裸钻,卖给珠宝零售商。自CSO成立以来,德比尔斯一直在执行“选择客户的供应战略”:他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他。基于这个前提,客户在把空白授予客户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说“是”或“不是”。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大量钻石矿的发现,南非的钻石王国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动摇。戴比尔斯的市场份额一度被挤压至45%。无奈之下,哈里主动打破“德比尔斯125”的限制,将市场从原来的高端客户扩大到中产阶级,像日常消费品一样做广告,采取各种灵活的营销方式。

到20世纪末,德比尔斯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垄断企业,市场份额也有所回升。

《奥本海默》家族有这样一句家训:“我们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看来哈里已经领会了这条家训的精髓。

从垄断到竞争

如果说哈里对家族企业的贡献是通过打破高端壁垒极大地拓展了市场,那么他的儿子尼基·《奥本海默》将更进一步,将公司推向现代企业模式。

1998年,当52岁的尼基成为新的一家之主时,有媒体毫不客气地说他“好像脑子不好,恐怕很难承担这个重担”。但事实很快证明媒体错了。

在尼基的带领下,德比尔斯与知名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合作,开始涉足钻石零售业。此举让戴比尔斯的产业链更长,也为戴比尔斯带来了更多利润——与钻石开采相比,钻石首饰销售的利润更高。

此外,Nikki将存在了几十年的CSO改为国内钻石贸易公司(DTC),并推出了名为“最佳供应商”的战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为更下游的看货商、批发商、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值,然后牢牢吸引这些下游企业围绕德比尔斯,共进共退,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最佳供应商”战略被证明是成功的。2004年,在钻石价格上涨7%的同时,全球钻饰销量仍比2003年增长了8%。“最佳供应商”战略案例也被哈佛商学院列为经典案例之一。

在家族发展史上,尼基做的最重要的事发生在2000年。今年,尼基提议《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资源集团共同出资6543.8+097亿美元收购戴比尔斯。尼基为这次收购酝酿了很久。消除交叉持股是重组的主要动机。70多年来,德比尔斯和英美资源集团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拥有后者35%的股份,后者拥有前者32%的股份。这种交叉持股为投资者所诟病,资本市场也因此对德比尔斯估值较低。“戴比尔斯的价值总是被投资者低估,”尼基说。既然股东不认可德比尔斯的价值,公司就没有必要继续为他们盈利。

2001年5月,重组完成。《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德比尔斯公司45%的股份,其余10%为德比尔斯博茨瓦纳公司所有,德比尔斯博茨瓦纳公司和博茨瓦纳政府各持有50%的股份。这是二战以来世界钻石行业最大的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收购。自此,德比尔斯结束了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100多年的交易历史,成为一家私营企业。

很多人认为私有化后的德比尔斯会变得更加神秘和傲慢。一位钻石分析师悲观地表示,外界可能再也不会知道钻石行业的实际利润了。然而,2003年7月底,就在德比尔斯退市两年后,尼基向全世界发布了该公司当年的年中业绩报告。这一举动被视为德比尔斯试图证明自己变得越来越透明的迹象。“世界变了,”尼基说。“当我们开始改变,变得更加开放和透明时,天没有塌下来。”

虽然从中学到大学,尼基接受的是和父亲一样的贵族教育,但和身为绅士的父亲相比,尼基显得有些桀骜不驯。他从来不戴昂贵的钻石手表,经常戴塑料电子表;他喜欢打板球,还买了一支职业板球队。当媒体问他为什么要买一支球队时,他的回答绝对令人惊叹:“这是我现在唯一能感受到竞争的方式。”

2008年,福布斯评选出了全球最杰出的14个财富家族,《奥本海默》家族位列其中。如今,尼基的独子乔纳森·《奥本海默》已经41岁了,有三个孩子。这个家族的第四代已经开始涉足家族企业的管理。不过,《奥本海默》家族能否与第三代或第四代手中的钻石王朝划上等号,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