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写骚体诗。

黄庭坚说:“你要写楚辞,要赶上古人,就要熟悉楚辞,观察古人的曲折,讲学,然后写作。”

王若虚说:“《楚辞》是一篇独特的文章,后人很难追上,但也差不多。”

后人之所以学会写骚体诗和赋,是因为楚辞为文人,尤其是有志之士,提供了一个抒发忧国忧民、祭祀亡灵的空间。同时,独特的楚方言,如楚调、灵活押韵、错落有致的句式、浪漫情调、现实主义风格、悲剧精神、人文关怀等。,为文人表达自己的心事和委屈,讽刺和劝诫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两千多年来,楚辞之声不绝于耳,犹如荆江无声流过:从宋玉的《九辩》“悲为秋气”,到荆轲的《易水格》“风萧萧水冷,壮士一去不复返”;

出自孔子的《曳杖之歌》“泰山腐朽吗?梁是的坏人吗?哲学家是不是蔫了?”,到汉高祖的《风歌》“风起云飞,魏家海归故里,猛士守四方”;

出自夏完淳《招魂》,“瞻刘展伊稀水乡,处处秋色悲,悲凄悲切!”,到梁启超的《祭六君子》,“大地芬芳,中国辽阔,四百万亿人不死。知之,则可学此香”;

出自秋瑾《包道歌》“愿天地为炉,阴阳为炭,铁聚六洲。铸就万千宝刀,澄清中国。继祖黄帝之大誉,洗去几千年国史之耻!”,到于右任《望大陆》“把我埋在高山上,望我大陆;大陆看不见,只有哭!把我埋在高山上,看我的故乡;故乡是无形的,永远不能忘记!天空是灰色的,狂野的;山野,有国丧!”

恕我孤陋寡闻,如今除了漆雕的《楚辞新解》,骚体诗已经很少了。其实这种风格比格律诗更灵活丰富,比现代诗歌的排列更优雅,充满了古韵,大有可为!我太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