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
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出生于阿尔伯塔省的蒙达,他的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在一个小镇长大。他上的中学只有20名学生和2名老师。1949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1951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次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虽然他在爱荷华大学接受了临床心理学的教育,但由于赫尔的学生斯宾塞的影响,他对实验模型的有效性印象深刻。1953,去维基媒体堪萨斯指导中心做博士后临床实习生。同年申请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964晋升正教授。在此期间,受赫尔学习理论家,如n .米勒,j .多拉德和R. R.R .西尔斯的影响,他将学习理论应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此后除1969外,华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研究员,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至1977任心理学系主任。班杜拉的基础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这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72获美国心理学协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获得加州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当选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
作品:
青少年的攻击(1959)
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1963)
行为矫正原则(1969)
攻击:社会学习分析(1973)
社会学习理论(1977)
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1986)
自我效能:控制的使用(1977)
理论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很多人类的学习是认知的,反应的结果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观察是学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展示一个例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相互作用理论
自我调节理论
评估:
1.本质上是一个行为理论体系,但它对认知过程的引入超出了传统行为主义的范畴,形成了“认知-行为主义”,不同于直接的、机械的行为模仿学习。
2.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3.实验情境中的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部分内容参考:/view/588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