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也在快速增长。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思想较为活跃的群体,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心理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采取新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针对不同特点的教育对策。一,
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1,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大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八到二十二岁,心理发育差不多成熟。但如果更全面细致地分析他们的心理发展,可以发现他们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还远未成熟。因为已经到了法定的公民年龄,进入了大学,所以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年人,尽量用成年人的味道说话做事。但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来看,他们只能算是“准成年人”。不像在中学,大学生因为太受老师和家长的约束,所以更加自由开放。在这样一个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们往往不容易深刻理解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思想感情,总是认为别人应该和自己一样,所以他们的思想感情往往与学校和社会的要求不一致。所以,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只是处于一个快速成熟而不是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2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两面性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有两面性,即积极的和消极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快速成熟阶段,这些成熟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征,如情绪强烈但控制良好、情感丰富、热情高涨、情操日益高尚;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勇于前进,对生活充满美好的祝愿;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日益提高,发散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拓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提高;充满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一下。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其负面特征。
如滥用充沛的精力和鲁莽;当你缺乏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时,你很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感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容易沉溺于低级情绪;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急于满足需求,导致失败;在缺乏正确理想引导的情况下,好奇心和敏感性很容易导致迷信和错误的“新知识”或“新思想”。
3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两面性,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会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主要的内在矛盾是:锁定带来的孤独感和强烈的交流需求之间的矛盾;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求知欲强和辨别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性的矛盾;欲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和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矛盾,但如何化阻力为动力,正确解决内心矛盾,使心理发展更加成熟,也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几个方面
当代大学生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几个方面,如学习与创作、人际交往、情感、独立人格和生活等。在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1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单纯的灌输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善于理解书本知识,还要善于运用和创造知识。他们不仅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创造,而且要善于在没有老师的教导和离开学校的情况下学习和创造。
大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在发生变化,高级学习动机逐渐减少,而追求个人价值和更高的物质生活占据较高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目的性差,学习动力不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也迫在眉睫。
现在的大学生空闲时间越来越多,需要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制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不能有效利用时间。他们只是忙于教师的考试,并不积极地获取许多其他重要的知识。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自学,懂得主动学习,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不一样。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记忆的理解和归纳,理论联系实际。在这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也需要高校老师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就创新而言,当代大学生似乎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不断提高和培养创造力的要求,增强创新意识的主动性。创造力的形成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深厚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实用的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等。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条件,加强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大家都不陌生。下面结合一个例子来说明心理现象。
小王早上醒来,看到阳光已经照进了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在啁啾。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让她感到无比凉爽。她尽情地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似乎闻到了空气中的花香。她推测,花香很可能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出来的。她记得那里有很多牡丹花,现在可能已经开了。她很开心,今天是星期天,她在脑子里盘算着要不要玩一会儿。那该多好啊!她非常喜欢放牧丹花。她已经很多天没去花园了。突然她想起实验报告还没写完,留给讨论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有耐心。于是她简单的吃了早饭,拎起书包,走向教室...
在这一小块生活中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叫感觉;记住,记住,就叫记住;推定和策划属于思考;快乐,惬意,喜欢,都是感觉;耐心和坚持是意志。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类心理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大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来源、对象和内容,个体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反映现实。所以人的大脑成熟程度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客观环境不同,所以人的心理也不同。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一)从快速发展变化向缓慢过渡。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迅速,呈现出新的高峰。
1,智力发展迅速,达到相对成熟。
进入中学阶段,儿童智力的各项因素迅速发展,逐渐摆脱儿童智力模式。理论思维的确立和观察、记忆、想象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新的高峰和相对成熟。智力的相对成熟对孩子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2.有一个创造力的高峰。
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发展迅速。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勇于思考和创造,富有想象力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许多人在中学阶段就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当你老了,你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会立刻想到一大堆没完没了的争论,不敢前进。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到处寻找新的想法,大胆面对挑战。”
3.感性,热情,充满活力。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情绪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他们丰富的情感和多变的内心体验是童年无法比拟的,也是成年人难以理解的。同时,激情的生成使中学生充满热情、活力和朝气。
4.需求和动机发生了新的变化。
需要是人们感受到的某种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中学生需求发展迅速,首先是需求性质发生变化,即社会需求发展迅速。不仅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知识和技能,需要沟通和友谊,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理想和成功。
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是需要被实现。中学生的动机发展很快。首先,动机内容的结构变得丰富化、社会化,不仅包括学习动机,还包括社交动机、社会活动动机、职业选择动机、成就动机等。其次,激励的力度加大了。在学习动力上,中学生求知的强度远远超过小学生,许多学生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精神是小学生无法比拟的。第三,中学生动机的内部冲突比小学生更复杂。学生自觉调节动机冲突的水平提高很快,在新的水平上不断激发个体的积极性。
5、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
在青春期,儿童的心理自我发展使得自我意识的发展迅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而且这种发展还没有影响和波及到其他心理学的发展。
6.行为强度加大,新的行为出现。
生理的快速发展,性的成熟,情感的强烈,社会化的加速,使得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行为总是启动的更快更强,做任何事情都更果断更勇敢,喜欢拼命,总有一种紧迫感。同时,还有一系列小学生没有的新行为,如求偶行为、反对家庭或老师束缚行为、更复杂的社会交往行为、寻找新的兴趣爱好等。
(B)从矛盾的混乱过渡到逐渐稳定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是一个质变到另一个质变的过程。儿童青少年的模式被打破了,成人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呈现出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有人把这种过渡特征称为“成人感”和“童心”的矛盾。
1,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孩子认为自己是大人了,独立意向和自尊心都很强。一方面,我想尽力摆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父母和大人把他们当孩子看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我尤其讨厌父母唠叨的管教。上例顾彦女儿在家的表现就是这种心理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把自己当成“幼稚的孩子”,试图与过去的“我”一刀两断,往往以口头或行动宣传自己不是孩子。有心理学家把这种试图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和童年心理的行为称为“断奶”。但这个“断奶”并不容易。因为第一,其实中学生还不成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还没有摆脱稚气,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其他方面还没有完全独立。第二,现在很多学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比如有的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学生不仅知识面窄,而且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第三,现阶段中国的传统家庭关系中,父母一般不鼓励孩子尽早独立,以至于孩子上大学或读研时,经济上不得不依赖父母。特别是很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或急于让孩子成功,或无微不至的照顾,以至于中学生的依赖性往往相当强。即使有些孩子已经独立工作生活,但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非常依恋父母,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较差。例如,许多学生在大学入学时总是由父母和亲戚护送。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办理手续,只好靠家长跑来跑去。有些学生甚至不会铺床,但他们的父母仍然为他们做。他们被舆论称为“大世代”。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家长的沉思。
2.强烈的求知欲和有限的理解水平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想问为什么,学习,思考和讨论任何问题。但由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思维水平有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往往是无目的、无计划、无鉴别、无急于求成地学习吸收。很多中学生热衷于西方哲学的一些观点,如尼采的超人意志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等现象,与他们的心理矛盾有关。
3.锁定与强烈要求沟通理解的矛盾。
所谓闭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内隐和内隐的特征,这是相对于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理活动的一致性而言的。由于思维的发展,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广泛而深刻,特别是新自我的发现,中学生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独立和自尊的相应发展,他们失去了童年时期外露、率直、单纯、幼稚的特点,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这种锁定一开始表现为“内心秘密”的出现,“自言自语”的时间增加了。刚开始人们要锁好门和抽屉,反感别人随便翻他的东西,在没人的时候写日记,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告诉自己。与此同时,它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变得不那么坦率了。比如我们问孩子一些问题,他们可以不加思考直接回答,而我们问中学生,他们往往要考虑很多,有时会坦白、直接、如实回答,有时不会。
中学生的心理闭锁,使他们不容易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在交往中要求更高,选拔条件苛刻。因此,他们不仅难以与父母、老师、学生实现心理上的沟通,也难以在同龄人中找到真正的“灵魂伴侣”和“相互理解”,并能产生心理上的知心朋友,因此往往感到难以被他人理解,心理上也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独。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要求,中学生强烈希望与他人交往并得到理解。这种矛盾往往会让孩子坐立不安,个体甚至变得孤僻。
4.自主性和被动性的矛盾。
自主性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的倾向,是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的心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发展,但一般来说,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在青春期之前更多地受到成人的控制和调节。只是到了青春期,随着大脑的成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有了强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此,孩子作为个体更加活跃。无论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去尝试思考、体验、行动。当他们认识外部事物时,他们要求并试图分辨是非;在行动上,他们试图按照有意识确定的目的行动。在各种活动中,他们努力控制和调整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并在活动结束时努力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确定自己今后应该如何认识和行动。但另一方面,他们不善于有意识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相应的外部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被动盲目性。比如,在情感与理智的关系上,中学生很想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但因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做出傻事,甚至后悔;往往渴望克服困难,完成一定的任务,但由于对任务本身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对客观困难估计不足,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控制和调整自己行为水平的能力不足,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学生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勇于追求理想和美好的事物,所以他们经常为社会、国家和自己进行各种奇妙的设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也是因为他们热情的性格和逻辑思维的发展,驱使他们去反思现实环境和推测未来。但是他们的激情不稳定,社会地位不独立,知识经验积累不够,因为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这使得他们不善于认识和对待现实,不善于在理想的激励下基于现实而奋斗,在认识和设计现实和理想时缺乏稳定的意识倾向,往往只在想象中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或者以错误的、片面的选择对待理想和现实,不善于把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心理变化发展到成熟期。心理发展的快速性和矛盾性使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增加的动力。个体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倾向性以及心理内容的社会性发展增加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选择性。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