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期末考试各科试题。

山东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文艺常识卷

1,填空

2.中国以剧作家命名的奖项是曹禺戏剧文学奖。

3.2011这一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

4.孔雀舞是傣族的民族舞蹈。

这五个宫殿是紫禁城、克里姆林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和白宫。

5,有一部作品,文人看易经,道家看淫行,才子看缠绵,革命家看满行,长舌妇看宫闱秘闻。这是红楼梦。

6.政府颁发的最高电影奖是华表奖。

7.在美国被称为“摇滚音乐之王”的人是猫王。

8.十二赛乃姆属于维吾尔族。

9.《疯狂的石头》是第六代导演宁浩的作品。

10.中国最擅长画马的画家是徐悲鸿。

2.名词解释(三统一和浪漫主义是2月11刚刚提到的话题)。

1,三个制服

三统一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又称“三统一”。这是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最早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戏剧家确定和推广。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上要一致,即一部戏里讲的故事要发生在一天之内(一天一夜),地点要在一个场景里,情节要服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戏剧理论家布瓦洛(Boileau)将其解释为“一个需要在一个地方、一天之内完成的故事,让舞台从头到尾都爆满。”

2.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原名闫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896 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太湖之南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它毗邻现代上海,也是人们聚集的地方。这成就了茅盾勇敢面对世界的开放文化心态和精湛的文笔。“文革”期间,我偷偷写了《霜叶红如二月花》的续集和回忆录《我走过的路》。茅盾死于1981年3月27日。

3.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被称为肖像,画面的下边缘高于成人的肩膀,或其他主体的一部分。特写镜头充满画面,比特写镜头更接近观众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可以细致地表现人物画部门的表情。有一种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演员通过面部向观众传达自己内心的活动,特写可以给观众强烈的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其他物体。在故事片和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包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在一个蒙太奇的段落和句子中,特写有强调和加重的意思。

4.人类喜剧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大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为习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总名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了一部法国社会风俗史。巴尔扎克去世的时候,人间喜剧已经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著名的是《欧热妮·葛朗台》(1833)和《高老头》(1835)。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与现实主义一起构成了文艺的两大主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同时注重主观内心世界,表达对理想世界的激情追求,并经常运用激情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文艺的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征。但此时的浪漫主义并没有形成思潮,也不是人们自觉掌握的创作方法。

3.简短回答

1.再来说说越来越火的穿越剧。(原标题,过年放假前说的)

2.谈谈科幻电影的艺术特色。(盲点,老师没讲,错误之一)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基本模式

第一,背景多样,但内在逻辑严密。对于科幻片来说,故事可以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何时候,中间可以有很大的年龄变化,但实际上要描述的真实内容所占的时间限制还是很有限的;同样,科幻故事的地点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很有限。好莱坞科幻片虽然想象力丰富,但逻辑规则最严格,强调一个内部真实性统一、不矛盾的虚幻世界。

第二,人物塑造比较简单。好莱坞的科幻片大多希望观众专注于特效和剧情,所以它的人物塑造相对其他类型的电影来说比较简单。人物的维度更少,表面和内心更一致,性格没有改变或者只是简单的改变。但这种情况近年来也有所改变,科幻片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内心冲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苦恼和困难的描写开始加剧。

第三,“诱因事件”往往具有科幻因素,如时间的错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龙公园的建立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角做出反应。和其他类型的电影一样,科幻电影中的冲突包括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和外部冲突(包括社会冲突和更大的环境冲突),但一般来说,科幻电影中最大的冲突是人与巨大环境力量的冲突,比如自然灾害和外星人入侵。

第四,生命至上、追求正义、珍爱生命等传统的、永恒的价值观仍然受到尊重。

好莱坞电影模式

1.惊奇和好奇

自梅以来,科幻电影就一直离不开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观。太空,宗教神话,异国冒险,历史传说,童话世界...在梅的数百部短片中,有各种各样的奇观和幻想。但对梅来说,科幻小说的主题不是科学的延伸,而是呈现景观的道具。梅李艾的兴趣不在于把电影发展成“叙事艺术”。他更看重的是电影作为工具呈现奇观的能力。正如乔治·萨杜尔评论的那样:“梅·李艾经常用特技让人们大吃一惊。它本身成为目的,而不是表达的手段...梅李艾为以后的电影发明了音节,但他用了莫名其妙的咒语而不是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

梅李艾给科幻电影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神奇胎记。纵观好莱坞电影界,从1968年的《太空漫游》2001到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从1976年的《星球大战》到1999年的《黑客帝国》。无数摄人心魄的画面一次次冲击着观众的视网膜。无数次,观众以为奇观已经到了极致,但几年后,更大的奇观总是呼啸而来。或许,好莱坞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装,就失去了最精彩的形态;一旦剥去这种形式,我们会发现内容所剩无几——其实好莱坞科幻片的内容在于形式,形式就是内容。完全彻底的奇观轰炸。

奇观是电影的本质之一。在科幻电影兴起的几十年里,猎奇求美的天性驱使人们涌入电影院,将大量金钱装进好莱坞的口袋;而好莱坞,也看到了科幻电影的敛财天赋,一次次强化甚至异化科幻电影的壮观特征。当有一天观众对着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观打着鼾的时候,估计好莱坞视觉部的科幻导演只能在电影院的空气中撒海洛因粉,没有别的办法刺激观众的神经了。

2.科幻小说

太阳底下没有真正新鲜的东西,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无法超越柏拉图给人的认知洞穴。大师的科幻电影,无非就是那些代代相传的老三样。好莱坞科幻片的话题集中现象尤为明显,导演基本是在重复编剧的创意。很多影响深远的电影都来自于著名的科幻小说,或完全改编自原著小说,或受到小说的一些著名情节、片段和思想的启发。仅菲利普·K·迪克改编的电影就有:1981的《银翼杀手》、1990的《总记忆》、1995的《尖叫者》、2002年的《入侵殖民地》、2003年的《少数派报告》和《记忆破解》。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经典作品也被大量搬上银幕,如1966的《奇异潜水》、1999的《变人》、2000的《黄昏》、2004的《我,机器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幻电影的局限性。

可惜科幻电影的艺术水平明显不如科幻。目前主流题材的科幻电影,其水平基本上只相当于科幻的黄金时代(30到60年)。一般来说,90%的科幻题材都集中在少数几个狭窄的主题上,比如外星生物、人工生命、太空探险、时空异常、机器人等。纵观近几年的科幻大片,E.T .,《火星入侵者》,《异形》,《独立日》,《第五元素》,《地球周围的火星人》,《黑衣人》等。是反映外星生命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第六日》和《哥斯拉》都是反映人工生命的电影。太空漫游2001,星际迷航,红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反映太空冒险的电影。时光机、回到未来、时空频率、蝴蝶效应等。反映时空异常;机械战警,终结者,机械英雄,人工智能,我,机器人等。是反映机器人的主题...也有一些电影同时结合了几个主题,比如《星球大战》,里面有太空冒险和外星元素,还有《黑客帝国》,里面是机器人和时空转换的结合等等。但是几乎没有作品能跳出这个模子。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科幻题材更适合搬上银幕;另一方面,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些话题成为了大众消费和票房召唤的符号,更容易引发人们对电影的期待和热情。如果一部电影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太空物理题材,那么导演必须加入足够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比如《太空旅行大冒险》中不小心掉进黑洞边缘。

3.人物扁平化

科幻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人物塑造和表演的千篇一律的倾向,很少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数科幻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全能的超级英雄,而这个超级英雄的大部分位置都被男性占据,女性只是作为点缀和陪衬。比如《黑客帝国》里的尼奥,《少数派报告》里的乔恩,《我,机器人》里的斯布纳侦探...他们天生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敏捷和智慧,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