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是什么?
1.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在促进社会民主和文明法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接受法学教育,树立法治观念,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法律精神,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是参与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他们既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大学生既能在市场交易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扩展数据: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途径:
国外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比较早,也比较严格,对我国的法治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法治教育对法治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教育的视角,建议通过以下路径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确立。
首先,加强大学生对法治基本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一方面,加大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生法治教育要融合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理论和实践,帮助大学生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其次,加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的训练。大学生法律思维教育注重以下三个维度的培养:以规则意识为核心、以合法性意识为基础的思维;思维以权利意识为中心,以责任意识为条件;重在程序意识、重在证据意识的思考。
最后,改革大学生法治教育评价方式。针对现实问题,应合理调整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评价方式,夯实“知行合一”的目标和理念。
第二,构建“三个并重”的教育机制。
首先,创新灵活多样并重的法治教育模式。多元化的法学教育模式需要拓展法学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法治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事,运用多媒体或案例分析,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法治理论知识。
其次,遵循科学与等级并重的法治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大学生作为主体的可接受性。我们应该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置上探索二者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合作地结合起来。
法治教育是从单纯的法律教育逐渐过渡到深层的思维训练和行为培养,具有渐进性的规律。既要根据大学生在大学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又要加强大学、中学、小学法治教育的联动与合作。
最后,构建互动与参与并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和保护法律的良好习惯,高校应该从"教师中心论"的旧模式转变为坚持"大学生主体性"原则的新模式
第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行为准则,“勿以小恶而为之”。
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做好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习惯;高校对大学生的调节作用将最为明显。高校要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制度规范,通过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教学活动,鼓励大学生守法用法,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人民论坛网-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