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如何定位和规划?

一年级是试用期,二年级是适应期,三年级是冲刺期。我们曾经梦想的大学生活现在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熬过了高三,打算先放松一下大一大二,高三再努力也不迟。然而,回顾今年学生毕业时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慌乱和艰难。学生淡化了专业对口,不再关心户口问题,甚至对薪资要求变得更现实。但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知识能力不足,英语不好,自我定位不准,仍然对就业有影响。专家认为,其实职业规划应该从大一开始,大学时期是毕业的助跑期。职业规划大学生要有一手。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规划,62.2%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晋升和发展没有规划。32.8%的人有图案,只有4.9%的人有清晰的图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无法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来规划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学生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我们知道,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社会实践少,解决问题能力弱,只学到了书本知识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而且对未来的发展视而不见,没有规划。百灵工作室首席专家百灵认为,学生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决定性的一点在于长期的积累。很多同学在找工作之前都会拿到一些证书,也有同学自卑,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其实这些都不可怕。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不注重有计划地培养自己在生活中具有真正发展潜力的品质。证书、成绩、丰富的经验只是求职中的表面文章,真正的“内功”才是最终面试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内功”是需要精心规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四个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评价、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拟采取的方式方法四个步骤。首先是自我评估,根据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试和性格测试,可以发现自己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还是一个内向稳重的人,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比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者擅长什么技能,比如分析、对数字的敏感度、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一些弱点。她说:“一般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比较弱,思维深度不够,文字功底也不好。”二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长远目标一般是未来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者更高点是梦想,但要细化到具体工作中,比如毕业后进入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做研究、分析、咨询。短期目标的确立,一般是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或者是有用的证书或考试的通过和获得。从试用期到冲刺期,三个年级侧重不同的大学做三年的行动计划,选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长远目标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一年级是试用期:需要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是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具体的活动可以包括多和老师兄弟交流,尤其是大四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参加学校活动,增加沟通能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努力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做好可能转学、双学位、留学计划的资料收集和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二年级是适应期:要考虑清楚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着力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持之以恒。最好在课余时间长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专业相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增强自己的英语口语,增强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充实自己。初三是冲刺期:因为毕业临近,目标应该是提高求职技巧,收集公司信息。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与同学交流求职经验,学习写简历和求职信,了解收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与已毕业的校友和师姐交谈,了解往年求职情况;这时候你可以对前两年的准备工作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一下自己既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毕业后开始应聘工作,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者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学校提供的公司信息,加强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进行演练。规划的误区虽然大学生重视规划,并有相应的目标和实施途径,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规划的效果。误区一:急功近利。李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一新生。因为父母希望她以后能读研,暑假期间她每天自学英语和数学。她感觉和高中时一样紧张,不想参加社会活动,怕学习受影响。白灵认为,早做准备并不是坏事,但你不必想着成为一个胖子或者不听窗外事。首先,秦晓的进球并非出自他的个人意愿,这与秦晓年龄小、决策能力弱有关。但是到了大三或者大四,再有主见就来不及转身了。就算要考研,也不要一条腿走路。毕竟,你迟早得找份工作。如果不增加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交际的能力。当然,如果主要目标是提高社会意识,就不要走另一个极端,就是逃课打工。误区二:准备不足。大学生往往在时间、实力、经验上毫无准备。时间准备不足表现在错误地认为应该从大三开始准备工作。其实你需要提前做好社会了解、资料收集、能力提升的准备。实力准备不足表现在错误地认为看得见的准备(如证书、成绩单)比看不见的素质更重要。其实单位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比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意识等。缺乏经验准备表现在错误地认为有一些社会实践背景就能帮你找到工作。其实经验的获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是反复的。个人时间的尝试,不代表个人有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