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2013文献综述模型】文献综述模型

文献综述报告

班级:09经济学(二)班级编号:Xc09580217姓名:金芳。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而居民消费对中国新增GDP份额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日益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中国必须改变过度依赖进出口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局面,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备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只有在前人研究、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已有的理论成果和不足,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葛姆雷,刘,周(2010)认为,如果政府不为普通居民提供一系列的安全网,如失业、工伤、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为了保证他们未来的生活,最明智的做法是尽可能减少他们目前的消费,增加他们未来的储蓄。Kohilikoff (1979)用生命周期函数分析了局部均衡和总体均衡,发现退休效应只是部分抵消了社会保障对资本存量的替代效应,所以社会保障会增加居民储蓄,减少消费。

巴罗(1978)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认为,生命周期家庭俱乐部理论撕裂了代际之间的联系,他的理论以储蓄为中介变量。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可能通过代际转移支付来弥补,并不能部分抵消挤出效应。如果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偏好、禀赋和工作,都缴纳相同的税收和社保费用,那么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就不会因社保而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继承动机,那么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为零。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居民消费不确定性的增加,许多学者倾向于用预防性储蓄理论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仓和裴(2004)

人们认为,预防性储蓄的数量与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消费者谨慎动机的强度密切相关。在消费者谨慎动机不变的前提下,不确定性越高,预防性储蓄就越多。陶昌奇和齐(2007)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城乡居民都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是交替的。张济海(2008)提出,将促使面临寿命不确定性的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当前消费。尚文成(2011)认为,近年来中国储蓄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居民进行了更多的预防性储蓄。

一些学者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陈(2002)通过对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和消费倾向的理论分析,认为通过完善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增加经济生活中的确定性因素,使居民形成更加稳定和理性的心理预期,从而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释放大量居民存款,产生巨大的即期消费需求。在当前国家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提高和承诺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消费倾向,增加即期消费(陈奇和黄玲(2004))。王云、(2001)认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观念、行为和偏好,不仅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收支的预期有关,还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密切相关。

朱(2006)从制度转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是经济转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与转轨时期的所有制结构不一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不完善增强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

(三)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李凯、何、(2010)认为浙江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保障补贴也是其消费较高的原因。农村居民的收入很不稳定。过去我们常说的“靠天吃饭”,就是典型的农村居民收入。在这种状态下,农村居民消费更加谨慎。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措施和保障措施更加完善,如劳保、医保、养老等,而广大农村居民基本上不享受或享受不到这些福利补贴,面向未来

随着收入的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成为其自然选择。

李欣怡(2009)认为,浙江省居民的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传统经济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而是同涨同跌:居民既能保证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又能保证消费不减少。近年来该省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从而保证了上述情况的真实发生。但浙江居民消费的传统依然存在。虽然他们的收入增长很快,但用于储蓄的部分仍然远远高于用于消费的部分,这符合中国人习惯先储蓄后消费的传统。

综上所述,消费者的态度、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都与他们的购买意向有关,而这三个因素也与品牌形象有关,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品牌形象也与消费者之前的购买意向有关。在这一章之后应该有一段话来评论这一章的缺点。

第三,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费尔德斯坦(1974)选择了美国1929-1971年(不含1941-1946)的时间序列来预测社会保障总支出,进而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H.Yigit Aydede(2007)以土耳其为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社会保障对发展中国家总消费的影响。为了量化社会保障变量,他利用土耳其的社会保障财富进行了一项独立研究。研究指出,社会保障财富是土耳其家庭的最大部分。基于社会保障财富对消费的敏感性检验,发现社会保障财富对总消费有显著影响。

Cagan Phillip(1965)分析了消费者联盟15000成员在1958-1959期间的储蓄行为。研究结果与预测相反,那些参加养老金计划的成员减少了消费支出。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参与这种计划可能会使人们期望提前退休,使居民对未来更加不确定,使他们更多地储蓄,减少当前的消费。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有学者直接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积极的。刘辉(2009)利用相对收入假说模型和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发现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常陆(2008)使用1989-

基于2005年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与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互补的,并且这种效应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金树斌(2009)对比1981—2006年的数据,得出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的结论。当国内消费不足时,我们应该通过发展社会保障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于勇(2009)利用1980-2005年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spss软件进行计算,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80-2005年期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增加1%,人均。

段景辉和黄(2011)利用1987 ~ 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间接导致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杨志明(2011)以1986-2008的全国时间序列和1995-2008的28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表明,农村社会保障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且在部分地区存在差异。从长期来看,农村社会保障总体上和部分上消耗居民。

贾晓梅和冉(2004)利用2000年和2001年全国农户调查的截面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消费需求增长存在显著关系的结论。但也有学者实证分析认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负面的。张亚军(2008)利用Eviews软件对1991至2001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总水平与该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呈负相关,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王晓霞和孙华臣(2008)选取1993至2005年的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支出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社会保障阻碍消费的结论。杨天宇和王晓婷(2007)基于1980-2004年25年的数据,运用扩展生命周期模型,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未能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2010)、吴庆田、陈(2009)、、吴庆田(2009)等许多学者都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向量修正模型来分析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戒指。结果都表明,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

(三)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杨、米红(2008)利用1980-2005的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浙江省社会保障平均水平在过去24年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以来呈现出低水平倒退的迹象。其中,13年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GDP呈负相关,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消费者的态度、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都与他们的购买意向有关,而这三个因素也与品牌形象有关,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品牌形象也与消费者之前的购买意向有关。在这一章之后应该有一段话来评论这一章的缺点。

第四,总结

通过阅读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社会保障对减少消费者面临的未来不确定性有一定作用,也可能对增加消费有负面作用,使消费者懂得防范未来风险,从而增加储蓄。在实证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使用不同的模型、不同的软件和大量的数据来解释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分析方法上,大多数实证分析没有在其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分析方法仍有待改进。但是,研究前人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找出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第二,在分析角度的选择上,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的研究多是从国家角度出发,对各地区的研究很少。中国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是对个别地区的详细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居民消费趋势,关注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本文收集了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后,从浙江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对策,以增强居民消费倾向,扩大内需,促进浙江省经济增长。

参考资料:

[1]宸妃,收入差距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J].经济经纬,2005 (6): 33-35

[2]冯·。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差异[J].调查研究,2012:158-160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6。

[4]黄,,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7,(06)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版:57。

[6]李伟。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8(9)

[7]罗小寒。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

报纸,2004年(11)

[8]刘·。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求,2008(1):55-58。

[9]母亲丹尼。贵州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23

【10】秦川西,王燕,罗琳。基于持续收入假说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关系比较研究[J].英国泰晤士报(1785 年创刊)

贸易,2008(12):55-59

任国强,夏立明。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05(5) :l2-14。

【12】孙文海,丁鸿福。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0(04):l2-14

[13]威廉·配第:《论税收,献给智者,论货币》商务印书馆,1963版。

[14]王石,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金融问题研究,2002(12):l2-14

杨天宇。城乡收入差距与有效需求:一个马克思主义模型[J].经济学

贾2001(03):14

刘晓霞杨天宇。居民消费最大化的最优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学家》,2008年。

(1):l2-14

[17]邹红,于开智。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理论与管理

李,2011(3):45-55

[18]张杰,孟泉。基于消费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31-33

[19]朱,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比较分析[J].消费者经济,2007(8):46-49。

[20]赵友宝,张,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J].金融科学,2000 (4): 22-24

王征兵朱正。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

行业,2011(5):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