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世界级光学观测站遗址。

“8月18日,国际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一项重大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华西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主任邓发现,青海冷湖赛什腾遗址的光学观测条件可与世界级大型天文台媲美……”华西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的这一重大发现,为我国光学天文学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为国际光学天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8月20日,《人民日报》文化版以《我科学家发现世界级光学天文台遗址》为题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中国光学天文学的发展创造巨大机遇

“这一成果是由邓领导的冷湖光学天文台选址小组完成的……”“赛石腾冷湖遗址是所有世界级遗址中最优越的……”“冷湖世界级遗址的发现,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光学天文发展的瓶颈,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尤其是冷湖所在的地理经度区域,还是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域……”这篇报道用了700多字,并配发了一张“正在建设中的冷湖赛什腾遗址”照片,介绍了青海冷湖赛什腾遗址在光学天文上的地理优势、观测质量和重大战略意义,反映了邓研究团队在天文选址上的艰难和坚持。

填补了东半球优秀天文观测场地的缺失

自2018,1以来,邓研究组对冷湖地区的晴夜数、晴夜背景亮度和气象进行了连续监测。根据连续三年的监测数据,青海冷湖赛仕腾站站址能见度中位数为0.75秒,与同期最好的国际站站址数据大致相当。此外,该场地在“可凝结水汽”这一指标上也非常优越。

“目前能够满足下一代望远镜建设和运行要求的优秀天文观测站点都在西半球。冷湖国际一级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东半球的空白,使24小时监测网络得以形成。冷湖新址的发现特别有利于天文观测,不仅为我国光学天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也是国际光学天文学发展的宝贵资源。”邓介绍说,该成果论文于8月18日晚在线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主刊上,合作者为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教师、刘念、任安兵、罗志全、严正洲。

2009年,邓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德令哈紫金山天文台开展观测工作,但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到2017年,德令哈方向的背景亮度增加了近1000倍,直接影响了天文观测。从2018到18,研究团队开始在冷湖赛什腾山下的临时监测点布设设备,测量基本参数。2065438+2008年5月,海西第一次派出直升机运送选址人员到选址现场;此后,第一批基建物资和设备物资被直升机吊上山。2018,10年6月,除粉尘计(2019年底投入运行)外的设备全部到位,课题组开始对能见度进行监测。

“在寒流过境时,室外温度接近零下30度。人在山上半夜醒来,总要忍着寒冷,再看看设备和监测数据。”邓的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专业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这一重大发现。

赛仕腾成为中国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

“2020年6月5438+2月65438+2月09日,西华师范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合作的50厘米双筒望远镜实现了首次科学观测。”邓说,目前已有数十台天文望远镜开工建设或签署计划落户冷湖,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的6.5米口径世界级大型光学望远镜。赛仕腾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

据悉,2020年7月23日,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会上,西华师范大学王校长和副校长代表学校签署了《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与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学生实习基地落户协议》,西华师范大学成为首家正式入驻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高校。目前,落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项目已建成一大批科学设施,包括华西师范大学建设的50BiN科学光学望远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米宽视场巡天望远镜等。

邓说,中国首个直径8米的大科学工程LAMOST升级后将搬迁至冷湖,国内外超大型望远镜和大型望远镜阵列将落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届时,冷湖天文台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