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秦思清、、王、。非线性工程地质指南[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徐强黄润秋。工程地质广义系统的科学分析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王来贵,黄润秋,王永嘉,等。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黄志权。边坡工程非线性分析理论与应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林振山。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易垂香。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刘诗诗。非线性大气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吴忠良。震源物理中的临界现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陈颖陈清。分形几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10]李,。分形理论及其在分子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谢和平。分形岩石力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凌译。突变理论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

[13]谢,曹杰。非线性动力学的数学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4]刘增荣。混沌的扰动判据[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

丑陋的樊姬,刘世达,刘诗诗。非线性动力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刘。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7]谢,曹杰。非线性动力学的数学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冯长根,李,祖元刚等.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9] E.N .洛伦茨,刘世达、刘诗诗、颜仲伟译。混沌的本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吴祥兴,陈忠。混沌入门[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

[21]宋轶,何国祥。耗散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展堂出版社,1986。

李如生。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赵松年,于云贤。突变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武大进,曹礼。协同学原理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25]Carmeliet J,Abeele K V D .描述湿度对多孔建筑材料非线性准静态和动态行为影响的多孔力学方法,材料与结构,第37卷,第4期,271~280,2004年。

[26]Craft T J,Iacovides H,Yoon J H .在计算冲击流和分离流中的对流传热时使用非线性双方程模型的进展。流动、湍流和燃烧,第63卷,第4期,59~80.1999。

[27]Bart De Maerschalck,Marc I.Gerritsma .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的高阶高斯-洛巴托积分。科学计算学报,第27卷,第3期,201~214.2006。

[28]Schreiber F A,Baiguera M,Bortolotto G,Caglioti V .用突变理论研究某些工作量分配算法的动态行为。系统体系结构学报,第43卷,605~624.1997。

[29]木质素X、Ioannidis G、koun ADIS A . N.《具有尖点突变的简单模型的非线性屈曲》。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第38卷,1163 ~ 1172.2003。

[30]Sinha S . C .关于时间周期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析。《仪轨》第22卷第3期,411~434.1997。

秦思清[31]。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 (3): 265 ~ 269。

秦思清。边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理及物理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245438+0 ~ 1248。

[33]秦思清,焦九吉米,王思静。平面滑动边坡失稳的非线性突变模型及其演化过程的混沌动力学机制[J].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38:8093~8109.2001。

龙辉,秦思清,万志清。降雨诱发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1 (4): 502 ~ 508。

龙辉,秦思清,朱世平,等.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1,9 (3): 332 ~ 335。

秦思清。边坡失稳的突变模型与混沌机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 (4): 186 ~ 492。

胡光涛,等。边坡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方迎光。土坡失稳的突变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4,26 (4): 24 ~ 27。

杨永波,刘明贵。滑坡预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岩土地基,2005,19 (2): 61 ~ 65。

吴忠良,蒋长生。近期国际地震预报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J].中国地震,2005,21(1):103 ~ 112。

[41]黄润秋,徐强,等.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1993,1 (01): 65 ~ 73。

梅国雄,在今敏。现场检测分析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 (5): 79 ~ 82。

梅国雄,在今敏。考虑变形的朗肯土压力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 (6): 851 ~ 853。

秦思清,李姣。非线性库仑主动土压力分析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 (12): 2399 ~ 2406。

尹佑全,杜静。地震过程的燕尾突变模型[J].地震学报,1994,16 (4): 416 ~ 422。

苗天德。湿陷性黄土的变形机理及本构关系[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 (4): 383 ~ 387。

高。黄土湿陷变形的结构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0,12 (4): 1 ~ 10。

徐强黄润秋。边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J].山研,1997,15 (1): 7 ~ 12。

左子君,李喜兵,赵。洞室破裂与屈曲岩爆的突变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2005,36(2):311 ~ 316。

李荣强。突变理论在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1993,21 (3): 380 ~ 386。

[51]刘军.顺层边坡弯曲破坏的力学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5 (4): 326 ~ 329。

芮晓芳,刘,邢。水文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 (1): 75 ~ 79。

李田斌。滑坡实时跟踪预报概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 (4): 17 ~ 22。

李田斌。滑坡预测的几个基本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9,7 (3): 200 ~ 206。

俞宏明,胡,。滑坡位移的实时跟踪与预测[J].地质科技信息,2001,20 (2): 83 ~ 86。

秦思清,张倬元,黄润秋。滑坡灾害预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J].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3,20 (5): 1 ~ 4。

廖晓萍。滑坡破坏时间预测新理论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5 (3): 25 ~ 29。

廖晓萍徐俊玲。黄自滑坡预测及其理论与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 (3): 18 ~ 25。

廖晓萍桂黎明。滑坡位移动态远程监测系统在滑坡预报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1997,(4): 1 ~ 5。

文保平。滑坡预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前沿,1996,3 (1): 89 ~ 92。

徐强黄润秋。边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J].山研,1997,15 (1): 7 ~ 12。

黄润秋徐强。边坡演化的自组织特征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杂志,1997,8 (1): 7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