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德是谁?
冯新德(1915 10 10月12—2005 10 10月24日),江苏吴江人,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欣德1937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历任云南大学化学系教员、重庆中央工学院教员、浙江大学化工系讲师。1945,考入公费留学。65438-0948,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也在辅仁大学化学系任教授。1949在国内率先开设高分子化学课程;65438-0952,因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直至1986;1956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77兼任中国科学院光敏研究所研究员;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系委员(院士);65438-0984,日本京都大学医用高分子与生物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在日本讲学。他于2005年10月24日去世。
冯新德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和基础研究,涉及乙烯基自由基聚合、电荷转移光聚合和接枝与嵌段聚合。
中文名:冯欣德。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吴江
出生日期:1915 10 10月12。
死亡日期:2005年10月24日+65438。
职业:教师
毕业学校:美国圣母大学
主要成果: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
代表作:高分子合成化学
头衔:教授
角色的生活
1915 10 6月12、冯新德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
1933年考入东吴大学,次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1934至1937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8-1939在昆明云南大学化学系任教师。
1940 —1941年,重庆中央工业学院教师。
1942-1945在遵义浙江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师从系主任李守恒教授,后以讲师身份教授有机化学。
1945,考入美国公费留学。
1946至1948,赴美国印第安纳州UniversityofNotreDame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8-1952,先后在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化学系担任教授。
65438-0952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直至1986。
1953年春天,被中科院规划局安排去上海调研塑料行业,三周后写出了《上海塑料行业调研报告》。
1954期间,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派黄耀曾到北京建立化学研究所,冯新德被聘为筹备委员。
65438-0955任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委员会委员,在王宝仁主席主持下参与高分子化学相关的各项规划工作。
1956,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7,兼任中国科学院光敏研究所研究员。
6月,1980,1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系委员(院士)。
65438-0984,日本京都大学医用高分子与生物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在日本讲学。
1988起,受聘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中心任客座教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2005年10月24日,他去世了。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方面,冯新德重点研究了抗凝血材料和药物控释系统,以及高分子老化和生物老化的初始反应机制。
根据高分子科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特点,冯新德要求高分子合成要与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紧密结合。他从石化工业的发展出发,主张科技人才进入石化部门的科研单位,有利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务实和创新。比如70年代在校办化工厂期间,他认为除了组织生产牙科自凝树脂、厌氧胶等相关产品优化配方外,还应该开发一种可以快速触发的系统,研究其触发机理、厌氧胶的稳定剂的作用等。,使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他主张科学研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长期以来,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学基础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乙烯基自由基聚合方面,内容涉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反应机理。在过氧化物和胺引发的体系中,证实过氧化物和胺组分反应生成的两种自由基都能引发单体聚合。首次提出了有机氢过氧化物和胺体系的引发机理,并通过实验、乙烯基接枝聚合和反应机理得到了证实;难点在于找出嫁接部位和嫁接机理。利用模型化合物的反应,找出了聚醚氨酯和聚醚聚酯的接枝点,提出了接枝机理。非共轭二烯可以通过自由基和负离子聚合,两者都可以得到环化聚合物;关于吸电子乙烯基单体的电荷转移光引发聚合的研究很少。通过对含胺和其他给电子体的光引发聚合的研究,首次将芳香胺从叔胺扩展到伯胺和仲胺,证实了光引发聚合可以通过CTC或局域激发来引发。在离子聚合方面,有开环聚合、* *聚合和基于四氢呋喃的反应机理,以及嵌段* * *聚合等。首次发现二酰氯(癸酰氯或己酰氯)/高氯酸银体系引发的四氢呋喃聚合是活性聚合,活性链中心由正离子变为负离子烯烃聚合,从而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氢呋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 * *聚合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了对功能高分子的研究,特别是对光敏高分子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研究,包括高分子生物材料中的抗凝血高分子、高分子药物和药物缓释系统。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合成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可以合成不同结构的嵌段聚合物来调节药物的降解和释放速率,使药物恒速释放。最近两三年,研究了生物衰老的化学机制。
冯新德* * *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著有《高分子合成化学》一书。第一卷由科学出版社1981出版,第二卷尚未出版。
冯新德,蒋,。α-氟甲基乙烯基单体的合成和聚合。化学学报,1958,24(2):155-161。
冯新德,焦。聚丙烯酰胺的水解。中国化学学报,1958,24 (3): 228-239。
冯欣德。* * *聚合。高分子通信,1959,3 (5): 232-250。
冯新德,,曹,等。4-取代1,6-二烯单体的环状聚合研究。高分子通信,1963,5 (1): 19-26。
冯新德,邱坤元,毛,等。水溶液中丙烯腈有机氧化还原引发聚丙烯腈聚合的研究。高分子通信,1965,7 (2): 96-104。
冯新德,洪。阴离子环化聚合的研究。科学通报,1966,17(4):163-165。
冯欣德,邱坤元。铈盐氧化还原体系反应机理的研究。科学通报,1966,17 (9): 407-409。
冯欣德。聚合物合成化学。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冯欣德、张宏志和林起灵。饱和聚酯和缩聚。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冯欣德。高分子化学进展-活性聚合。聚合物通报,1990 (2): 76-85。
冯欣德。90年代高分子化学、材料和工业展望。探索自然,1990 (3): 14-22。
从1981开始,冯新德和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在中国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1984期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日本高分子学会首届国际高分子大会上,冯新德的报告《生物医用高分子合成进展》备受关注,并获得大会演讲奖。
冯新德先后完成中国科学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卫生部计生委基金等项目。
冯欣德获得过六次国家级奖项。
人员培训
冯欣德认为教学和科研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出人才。在教学中,冯新德非常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的讲座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赢得了学生的好评。这和他的知识面广,备课认真是分不开的。他经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一担水浇花的话,罐子里要装十担以上的水,经常提水,认真备课。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他一直重视毕业论文的训练,从未间断。1979年秋,他陪同来我校参观的诺贝尔奖获得者P.J. Flory教授介绍,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引起了Florey的极大兴趣,提出要去实验室看学生的论文实验,因为美国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做毕业论文。
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他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方法和经验,结合国情实施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关系,如基础理论与科学前沿、上课与自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管”与“放”等等。他亲自主持高分子进展讲座,给研究生讲授“80年代高分子进展与展望”和“高分子进展-活性聚合”,并邀请国外专家作学术报告,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学科进展,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最新信息。培养了一批治学严谨、学术思维活跃、学风良好的高级人才。两名博士生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为表彰他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中国化学会于1989授予他育才奖。
为了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冯新德还在兄弟院校和研究部门讲课,做学术报告,或担任教授、顾问。在全国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讨论会(广州,1982)、全国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研究班(北京,1984)上就80年代高分子的特性与发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讲座。65438-0990在成都、武汉、青岛等地授课,介绍聚合最新进展和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发展。冯新德非常重视高分子科学的普及。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编委、《高分子化学》副主编,参与项目框架起草。除了亲自执笔,他还组织作家,审定聚合的相关事项。
1949冯新德在清华大学第一次教高分子化学——聚合。1952系调整后,去北大教高分子化学,指导研究生论文,准备高分子化学实验。
1953,冯新德招收高分子化学研究生,1955培养第一批高分子毕业生。自1978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
在冯新德的倡议下,1958在北京大学成立了第一个高分子化学教研室。此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直至1986。
荣誉表彰
1980 165438+10月,冯新德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系委员(院士)。
社会公益服务
性格评估
冯新德是我国高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高分子科学和高分子化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人的纪念
为了纪念冯欣德先生对中国高分子科学的贡献,爱思唯尔出版社于2006年设立了“冯欣德高分子奖”,奖励在上一期《高分子杂志》上发表的中国优秀文章的作者。
2015是冯信德先生的百年诞辰。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育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共同主办的纪念冯新德先生100诞辰学术研讨会于10月29日召开,2015438+065438。参加本次座谈会的主要是冯新德先生的学生,冯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单位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系的全体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