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吴是哪里人?
冯建吴(1910 —1989),四川仁寿人,当代画家,擅长国画、书法、篆刻。他是20世纪川渝中国画的奠基人和传播者,是近百年来川渝少有的艺术大师。
师从王一亭、、潘天寿、朱乐三等名师。1932年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学院,1956年在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山水、书法、篆刻、诗歌。他一生充满了桃李满天下。生前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政协常委。
中文名:冯建吴。
别名:宇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仁寿
出生日期:1910
死亡日期:1989
职业:书画老师
毕业学校:四川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奔腾
轮廓
冯建吴(1910—1989),四川仁寿人。字太险,不要字里行间游,取名甘蔗堂,小浪楼;中国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生前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杭州西陵印刷学会会员、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冯建吴先生是20世纪川渝中国画的奠基人和传播者,是近百年来川渝少有的艺术大师之一。1910出生于四川仁寿。17岁考入四川艺术学院,后赴上海师从王一婷、_、潘天寿、朱乐三等名师。1932在成都成立东方艺术学院;1956年开始在四川美院教授山水、书法、篆刻、诗歌,一生桃李满天下。1982年举办个人书画展,包括《冯建吴画集》、《山水技法基础》。四川省高等教育电化教育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摄制了教学影片《老马出万里——画家冯建吴访谈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宇泰的艺术成就,雄伟的山川,磅礴的阳刚之气,浩瀚的云海,巍峨的山峰,无边的艰险,沉稳而雄浑的线条,强烈而鲜明的色彩,都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冯先生的绘画更具艺术感和诗意。
“几穿云之巅,倚寒而立。雪山忍天,银潮无边。”“我接受图画、奇观和清晰的五脏。当你登上球场时,你的思想会像春天一样升起。”都是随着环境而生的诗意情怀。
万里大开眼界,寒风吹散今昔之忧——冯建吴的一生坎坷艰辛,但他从未停止对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探索,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体验
冯建吴出生于1910,四川任县松林湾人。他的祖父和父亲擅长诗歌和书法。从他刻的印章上,知道他有一个“万卷书十亩园”的父亲。他年轻时跟随叔叔学习诗歌,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像方旭和刘先兴。三年后乘船到上海,考入吴昌硕后人创办的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在昌明艺专师从被称为吴门弟子的王一亭、潘天寿、朱乐三。他与友人在成都创办成都东方美术学院,任国画系主任、校长,并聘请黄先生来川讲学。抗战时期,学校因经费紧张解散,他靠卖画为生。受其影响,比他小十岁的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冯亚衡饰)就读该校,走上学画之路。半个世纪后,他的命运和绘画技巧与石鲁紧密相连。没有冯建吴,石鲁不可能成为画家,没有石鲁,冯建吴可能一辈子都在传统中。
抗日战争时期,冯建吴曾经买画办学校,在巴蜀四处游荡。有诗说:“蹄迹满村,万人藏海。”丝_怀单悲喜,摩山河作画。但助金魂尊几榻,风摇尘梦舞。侵胸,冷暖,伤身,一首《悠然神思五湖》展现了他当时的行迹和思想。”解放前,除了在家学诗,就是“十年学画,十年买画”。他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传统,探索艺术的真谛,从商代到明清,研究马援、夏圭、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的技术特点,探索诗书画的源头。
建国后成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青山之魂》《奔腾》参加成都首届美展,工笔画《蔬菜的丰收》参加65438至0954年第一届全国美展。这幅画后来被送到日本文秀展出。65438-0956年,西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聘请他任教,看重的是他深厚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在学校,他教四门课:山水、诗歌、书法和篆刻。美术教学很直观,他能讲得很生动,还有师范学校画画的老师,自然很受学生欢迎。
他的艺术发展总是“逆水行舟”。他进入传统后,并没有固守传统的城市,而是试图寻求新的突破。50年代至60年代初,学术思潮较为活跃。石鲁在安领导了一大批热心中国画改革的老、中、青年画家,为探索中国画的创新和“创造符合新内容的新形式”进行了勤奋的实践,开创了长安画派的先河。1960 ——1961冯建吴利用寒假到Xi安跟弟弟石路学画,* * *创新。同时沿秦岭经三峡到武汉,到桂林、云南写生,每个月画十多幅。它不仅是场景的素描,也是场景的绝对真实。冯建吴在教学中也运用了这种写生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控制描写对象的自由。
曾于1963举办“冯建吴书画展”,在川、成、Xi、抚州等地颇有名气。他终于突破了一派的藩篱,以素描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个人风格初具规模。一两年,画风突然变了,像变了一个人。其实是知识积累和修养提高的结果。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一旦时机成熟,自然会迸发出来。
石鲁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思路,探索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新的生活。为了表现黄土高原的地貌,石鲁创作了《黄土高原之歌》,散漫、雷同、有污。冯建吴曾多次前往Xi安,赞扬石鲁“生活为我创造新思想,我为生活宣扬精神”的思想。冯建吴一贯遵循“法规创新”的原则。他反对为了改变而改变。他把所谓笔墨游戏般的“心”视为“野狐禅”,认为都是“无根的”,不会有生命力。
文革结束,登上黄山、九华山,游遍富春江、新安江。骑山行白云,江海翻浪。我会拼了命回来舒服。他的题画诗真实地反映了他忠实于你的艺术,你知道任何时代的精神状态和创作热情。
1989年2月去世的前十年,他忍受着“生我之后,死我之前,哀箕子”和失去弟弟石鲁的悲痛。他致力于他的艺术,并多次被邀请到北京作画。他曾为联合国大厅创作了一幅宽四米、高两米的巨幅山水画,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中国国画院作画100多幅。他的画也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物赠送给外国友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四川省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收藏。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画、写、诗、刻,除了整理冯建吴的诗词稿、篆刻稿、书法稿、谈艺录、谈诗等作品外,还出版冯建吴的画、山水画技法基础等书籍。
冯建吴深厚的传统力量融入了细腻的韵味,他的作品《黄山猴子看海》和《奔流而来的月亮》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书、画、印得心应手,可以“久用、偶然”自如。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为当代中国画坛留下了大量佳作。
艺术风格
作为山水画创作力量的冯建吴,认真继承民族传统,面向社会生活和自然,积极从艺术角度反映现实,在笔墨技法上努力探索新的手段,从而生动地表现新的主题和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审美享受。
20世纪60年代以前,冯建吴的作品基本上是纯传统、纯吴昌硕风格。
此后,北朝的书法风格与汉碑、汉简融为一体。他创造了刚劲、浑厚、雄浑、古朴、苍劲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出自书,也有深厚的传统技艺和强烈的个性。
冯建吴的笔触强烈而大胆,无论他在画中如何触摸枝叶,他总是用大胆的笔触。他的笔法像长枪短戟,笔法相反,不搞什么小动作。这和一般的画家不一样,他无愧于大家的称号。绘画是特长,书法成绩在丹青之上。
冯建吴的书法擅长各种风格,他研究了颜真卿、欧阳询、晋唐的肖凯、金淑、张迁碑、石门颂、李实的《夏诗稿》和雪瑶的《座次稿》,都很仔细地研究过。他的书法,甚至他的画笔,大多受这些风格的影响,行书又粗又干。《薄金之书》尤其受到人们的称赞。一向学疏金的人,一直以道君皇帝为楷模,而宇泰则从更远的地方研究雪瑶的诗,求其渊源,所以他能美得超凡脱俗,却做得不多。官印虽受吴昌硕影响,上搜卜吉金之变,下求石门_亭之赞,伊来莫青、陈曼生、贺子珍。他取古法而截心,取经而表运,立足于现代书林,非俗手。晚年进行变法,以篆隶之笔为草书,奇崛高远,用笔热硬,章法跌宕。冯建吴还会写诗,会刻字,他的篆刻是纯仿吴昌硕六十岁以前的体,但他还能赞叹。然而,虽然音乐充满了美感和密度,却掩盖不了刻意编曲的痕迹。如果和葛望比,朱乐三干净华丽,冯建吴印章,他继承的是第二代吴国,大气磅礴的地方像吴昌硕,清丽雅致的地方像吴让之,但也只是像个葫芦,还没有完全形成个人面貌。
艺术成就
1926-1929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大学、昌明艺术学院,师从王一婷、吴东迈等。,并成为吴昌硕弟子,获吴昌硕画风真传。
65438年至0930年在成都创办东方艺术学院,任国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主办艺术研究刊物《太阳在东方》。
山水画大师黄应邀来川讲学,为巴蜀画风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二十一岁回川,组织容社、国光书画社。还开办了浣花草堂书画社,举办书画展。它的山水画在西南很有名。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任陕西《西北画报》主编。
1949后,曾是中学老师。1952,去Xi安担任《西北画报》美术编辑。1955调入四川美术学院,从1956成为四川美术学校教授,1987退休。
十年浩劫期间,冯建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关了“牛棚”,还被剃头游街。
文革结束,冯建吴年近古稀,致力于书画创作和改造。他立即继续他中断的书画革命。年老多病的他一心扑在书画上。长期教授山水、诗词、书法、篆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省政协常委。主要作品有《奔腾》和《蜀中肖春》,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1979年为联合国中国馆作《峨眉天下第一》巨幅画,人民大会堂四川馆所绘《鄂陵赵辉》获省优秀作品奖。1982举办个人书画展。
有的《诗稿》、的《篆刻稿》、的《诗话》、的《画集》、陆的《山水书法技术基础》和《甲骨文合集》。四川省高等教育电教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摄制了教学电影《老马出,志在万里——画家冯建吴访谈录》,作品《海心亭》、《古银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性格评估
2010著名画家冯建吴百年画展在三峡博物馆举行,巴蜀62位著名艺术家也齐聚一堂,举办纪念冯建吴教授百年诞辰书画研讨会。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林牧说:“冯老师继承潘天寿,远在吴昌硕,风格是文人画体系。文人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绘画家具、诗歌、书法、印刷的综合修养。但随着20世纪西方教育体系完全取代中国的系统教育,民族文化退位,视觉感官在中国画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流,所以文人画的综合特征已经完全退潮,冯老的综合修养深厚,初中应该是佼佼者。因此,我提议在重庆建一座冯建吴教授的美术馆,以传承他的艺术修养。”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凌程维说:“早就应该为冯老举办一个专题研讨会,现在也有点晚了。”凌主任说,要从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来理解教授和他的艺术。“首先,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他是重庆和四川现代中国画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是重庆和四川现代绘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再者,他的艺术不仅促进了巴蜀及巴蜀现代中国书画的发展,而且集诗、书、画、印于一炉,继承发展。这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阐释东方文化精神、体现核心价值的独特文化建构和形式,但也是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在创作上特别欠缺的地方。”凌主任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侯说:“冯老碎书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原创思维。追根溯源,应该是受到海派艺术家吴昌硕的书法创作的启发。吴昌硕五六十岁的时候,花了65,438+00年探索残破书法,后来因为不被市场接受而放弃。而冯老却独具慧眼。他注意到吴昌硕这个被人忽视的破烂书法,从心而不是痕迹中学习,苦心探索。最后成功创作出破破烂烂的书法,却表现出与吴昌硕完全不同的面貌,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创作思想与吴昌硕一脉相承。”
重庆市书画院专职副院长卢德龙说:“冯老书法家走出午门,取法、汉、魏碑刻为主,以其鲜明的个性生活于其中,笔法刚健,方言凝重,韵味淳朴。可以说,冯老是中国当代阳刚气息的代表书法家。”
四川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唐云明说,冯老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他提倡努力学习。唐教授说:“冯老一直认为,文学和书法技巧是山水画的基础,用笔是所谓传统技巧的核心要素。所以冯老强调中心用笔写字而不是画画,要求必须用笔看图,让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获得传统的教学。在教学上,他提倡努力学习,用近乎苛刻的技能训练学生。在艺术创作上,他要求全面而深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