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85大学很多宿舍都这么寒酸?

985大学宿舍破的原因如下:

985名校基本都是老牌强校,大多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有了相当的校园规模。

这些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大一部分是在1952的院系调整后建成的。以南京大学为例。从1952到1953,南大先后在南苑建设了5栋学生宿舍,3栋教职工宿舍,1食堂。这些建筑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中国的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将民国时期英美建造的大学体系改造为苏联式的大学体系,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对苏联“筒形建筑”的模仿。

作为一所顶尖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宿舍楼的“东风”楼是苏联式筒形建筑的产物。因其住宿环境简陋,在学生中被称为“答直”,近几年才逐渐被取代。

人民大学的红楼建筑建于1951。大规模扩招后,红色的1、2、3楼作为学生宿舍,沿用至今。红楼虽然没有《直答》那么寒酸,但也能让学生在住宿中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感。

扩大知识面

那些筒子楼里,整层楼只有一个公厕和水房,高峰时经常出现几十人“抢厕所”的难忘场景。六室八室常见。这个规划的初衷是为了保证高校能有一个师生聚集在校园内的主要区域,既方便管理,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大学生的基本住宿条件。

这种高效率和实用性的筒状建筑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照明不足、老化、厕所、水房等设施不足等各种问题开始出现。高校一度想做出改变。

从1998开始,有关部门希望在1999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绝不把高校的筒形建筑带入21世纪”。2000年,《光明日报》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告别!《高校管楼》的文章用“旧、暗、窄、脏、乱”来形容这样的住宿条件。然而,老公寓楼宿舍始终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推倒。

大学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高校,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1998年,本科生人均住房面积仍为13平方米,三年后减少了近30%。在一些学校,每个学生的平均教学和行政面积不到5平方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生活不容易,把楼拆了重新建显然不现实。于是,很多老宿舍楼一直沿用至今。网上流传着一个老笑话。据说在四川大学120校庆期间,一位华西校友到华西校区参观,一位80多岁的老人站在宿舍前激动地喊道:“对!六十年前的宿舍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