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哪个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当然好。它的前身是西军电气,国内最好的计算机学校之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英文简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史

大学创建于1931江西瑞金,为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技术学校。后来1958学校从河北张家口迁到西安。是1959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于1960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电信工程学院。1966年更名为西北电信工程学院,不再是军事学院。1988年,改名为现在的。

学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电子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列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之一。是全国55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也是35所设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大学之一。校训:诚实、求实、勤于学习。

学校的前身是中央军委广播学校,1931出生于江西瑞金。它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并多次搬迁和更名。1958迁至Xi安,1966转为地方建制,1988更名。

75年来,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9,中央批准的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它就以“西方军力”闻名海内外。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朴素”。

学校有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00多亩,学校建筑面积654.38+0.2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270万册。各类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万人,研究生7000人,博士生1.300人。现有15个学院,包括研究生院和通信工程学院,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研究中心,41个本科专业,65438+。有国家电工电子工程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聚集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438余人+0.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54人,国家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光华科技奖获得者26人,“何李”科技奖和国家“百千万人才”获得者1人。

学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近三年来,本科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在各类省、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中获奖476次。自1996以来,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6%以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面向国家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系统开发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电子工业特别是军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1工程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16重点实验室,陕西省1技术转移中心。承担了“863”、“973”、国防创新工程等重点项目1600余项,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先后与IBM、HP、TI、Intel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365、438+0联合实验室。成立了产业集团,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与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创新项目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建校75年来,学校始终站在民族复兴的最前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致力于民族电子工业振兴和国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毕业生,培养了近百名解放军将领,成长了9名院士,以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王忠林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我校的人才培养在全国高校形成了“品牌”。

面对知识经济和数字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以强大的创新力继往开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该校以管理严格、学风浓厚、培养质量高著称。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在国际数学模型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EDA/SOPC设计大赛等国内外重大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最高奖,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效显著;自1996以来,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6%以上。尤其是电子信息领域,其他高校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多年来在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防预研、科技开发等方面成绩突出;围绕通信网络工程、先进军用电子信息系统、电子机械与微电子、光电子先进制造技术等“211工程”四个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了校、院、系三级学科体系建设,建立了四个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加快了学科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开发基地和联合实验室。成立了产业集团,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拥有Xi西安电子科技园区、新疆西安电子科技园区和苏州西电创新中心。此外,在国内十多个城市都有培训中心,比如深圳。

学校的“逸夫图书馆”藏书220多万册,电子书88万种,已成为西北地区的电子信息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校园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中国工程科技网西北网管中心。

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新世纪新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确立了协调、跨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我们进行了“两个大台阶”(2020年、2040年)和“三个小台阶”(2005年、2011年、2020年分三步走:三年奠基期、六年提升期、九年跨越期)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投入建设,为的是最终把学校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与中国革命历史紧密相连。在中国革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她都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千里眼”,红色电波传遍全国。她为争取民族胜利的革命斗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年代,她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长征途中,在敌后根据地,到处都留下了她创办现代工程教育的足迹。和平时期,她打破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锲而不舍,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开创了一批新的学科和专业,为建国后我国自主建设电子信息学科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做了必要的人才储备,从而在我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是一所文理经管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多科性大学,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主校区位于武昌南湖之滨。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在武昌马房山,机电研究设计院在武昌石牌岭。校园总面积1.08万亩,学校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目前有包括两个独立学院在内的4万多名学生。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当时,为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五常农业机械化学校、五常畜牧兽医学校、五常农业学校、湖北农业干部学校相继诞生。1957年省农业厅将四所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农业学校,1958年在湖北省农业学校基础上进一步成立湖北省农业机械高等专科学校。65438-0978,湖北轻工业学院在武昌马房山成立,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两校合并组建湖北理工学院;2004年,学校获准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优秀评估。

学校按照“坚持三个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战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多层次格局。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体育部、实验实训中心等13教学机构,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机电研究设计院、农机工程研究所、农机检测中心、图书馆、期刊。学校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二级学院,即工程技术学院和商学院。学校还拥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中心、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英湖北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湖北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湖北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湖北机电工程培训中心、湖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湖北轻工工程中心、湖北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民用建筑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产品质量检验基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3个,涵盖工学、理学、文科、经济学、管理学等五大学科,形成了一所多学科交叉的大学。目前拥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职位,8个“湖北省高校科研优势与特色”学科,其中艺术设计学科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学校现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拥有5个学科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历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权申请权、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993以来,学校参与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多个学科的博士生培养。2001通过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总体条件省级评估,2005年再次通过了博士学位点设置省级评估,6个在建博士学位点立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职工500余人,专任教师1,0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硕士、博士生导师260人。学校还聘请了超过100名校外兼职教授,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树子教授、熊有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陈辉发教授等。在其他重点学科和主干课程中,学校设置了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讲师等特殊岗位,等等。目前已有136人入选。教师中有27人入选国家“111”人才工程、湖北“11”人才工程、湖北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2人被评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近30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香港柏宁顿“牛仔”金球奖。

学校坚持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本着“整体水平、局部优势”的思路,在工业生物技术、机械工程与仪器科学技术、轻化工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电气与信息科学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多个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奖近120项,259件艺术设计作品获得法国肖蒙国际广告节奖、IDN金像奖、靳埭强设计基金奖、未来设计师奖等重要奖项。三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242项,其中国家项目24项,科技成果1242项。发表学术论文3284篇,其中309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出版教材(含国家规划教材)和261学术专著。自2001以来,学校建设了11省级精品课程和11省级优质课程。学校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9部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学校出版《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国家机械类中文核心期刊)、《电工电子工程》(协办)、《湖北农业机械化》等学术期刊。

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54.38+0.36亿元。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120000余册,电子载体文献800000余份,存储容量12TB,中外文期刊3351种。是湖北省优秀图书馆,全国一流的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全国报刊索引检索站。学校图书馆还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全国高校图书馆的* * *建设和* * *共享。学校拥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平台,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数字化校园网。基于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齐全。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教育科研网的高校(全国108高校)之一。

学校有两个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和各种球类运动场馆;标准化食堂9个,学生宿舍1.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是一个理想的桃李滋生、读书学习的园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硕士生近千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弘扬50年来形成的“艰苦奋斗、注重发展、服务地方、突出应用”的优良传统和“博学求实、勇于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攻坚奋进、创新求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学校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高质量”的培养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实施“学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大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学术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学生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群众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呈现出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成果丰硕,在国际国内重要比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

建校以来,学校以“博学、敬业、治学、创新、求实”为学风,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全国各条战线工作,特别是在轻工业。如省内酿酒、塑料、造纸、机电制造(轻工机械)、工艺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行业(如金龙泉、安琪酵母)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我校毕业生。我校毕业生的特点是“适用性强、肯干”、“能下、用、有后劲”。学校每年招生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2001以来,本科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同批次高校前列,多年来作为第一志愿录取我校的考生比例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整体就业率达到98%,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国内一些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时,与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芬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在互派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互派和接收留学生。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条例优秀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三次获奖)、“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正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近期以博士学位授予权为总目标,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在全省高等教育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多学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