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有多严重?

臭氧几乎可以与任何生物组织发生反应,对呼吸道极具破坏性。臭氧会刺激和损伤鼻粘膜和呼吸道,可引起胸闷、咳嗽、咽喉痛、哮喘、上呼吸道疾病、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对于患有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只要接触低浓度的臭氧,就可能有明显的危害。

臭氧还会刺激眼睛,降低视觉敏感度和视力。还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使皮肤出现皱纹和黑斑。当臭氧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胸痛和思维能力下降。

臭氧会阻碍血液的输氧功能,引起组织缺氧;甲状腺功能受损和骨骼钙化。美国斯克里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的保罗·温特沃斯教授曾做过研究,发现臭氧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破坏某些酶的活性,产生溶血反应。

臭氧对植物来说不是一件受欢迎的好事。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的生物学家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臭氧会降低植物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的浓度,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对于雾霾、沙尘这些看得见的污染物,大家可能比较敏感,但是对臭氧污染了解的人并不多。相比之下,臭氧更像是一个“隐形杀手”。

事实上,除了京津冀地区,近期成都、济南、郑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污染。

什么是臭氧?

臭氧(o?),也叫超氧化物,是氧(o?)同素异形体;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微量气体,是大气中的氧分子被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然后氧原子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的,含有三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上部或平流层,距离地面10 ~ 50公里。这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

近地面仍有少量臭氧分子盘旋,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紫外线;然而,一些专家发现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正在迅速增加,这并不好。虽然臭氧在平流层中对保护人类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在对流层中其浓度增加,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所以有专家说,臭氧是“天上的佛,地下的妖”。

臭氧是如何产生的?

大多数臭氧是由人为排放造成的。

据介绍,少量臭氧从平流层输送到近地面,但大部分是由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二次转化形成的。

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低层大气光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近地面臭氧的形成与光照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臭氧浓度水平越高。所以臭氧超标多发生在夏季。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窑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石油化工行业的排放和有机溶剂的挥发等。因此,绿色出行可以直接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次生代谢物的形成,最终减少臭氧污染。

与“咆哮”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静静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但自近年来被纳入夏季监测指标以来,它已成为许多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低调”的臭氧比PM2.5更可怕

相对于黑臭的水污染、气味刺鼻的黄黑烟污染、夹杂着细颗粒物的雾霾污染等物理污染,公众乃至环保部门一直对无色无味的臭氧污染掉以轻心。

如何预防臭氧天气?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臭氧的积极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臭氧层已经有了* * *的认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臭氧层的负面影响,但除了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测之外,并没有真正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与PM2.5相比,臭氧污染更加微妙。即使在晴朗的蓝天下,特别是在部分多云无风的天气,臭氧污染也最容易发生。

戴口罩对阻挡臭氧没用,室内空气净化器也没用。有些净化器本身也会产生臭氧,使用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旦臭氧浓度超标,应尽量外出,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户外活动。

北京环保监测中心表示,彻底解决臭氧问题尚需时日,目前也有避免的方法。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特征,超标时段集中在气温高、日照强的午后至傍晚;而且臭氧不稳定,容易分解,室内臭氧水平通常低于室外。因此,根据臭氧的实时浓度,我们可以减少或避免下午到晚上的出行和户外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

所以针对这种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外出,白天尽量待在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