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解决学生缺课、造假现象
大学生考勤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扰
(一)制度严格,执行不严
学生考勤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地约束了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学生和实现培养目标。
学生出勤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动力来源之一,是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反映,是学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追踪器,是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学风的重要体现。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能意识到学生考勤的重要性,所以制定考勤制度。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明确体现:“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提前请假并得到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缺勤者,将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连续两周未请假离校,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者,应予退学。[1]很多高校甚至将学生出勤情况与学生评优入党挂钩,比如有旷课记录的,不予评优,不予入党。严格的制度容易制定,但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执行不严。大学生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不够重视。老师不够重视的原因有几个: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不容易强求;扭瓜不甜。如果是被迫的,学生也会“心在,身在汉”。人在教室,心在教室外飘。老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习与否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不参加考试也没多大关系。来了就自然来了,抱着放任的心态。只要课好,学生自然会来,抱着一种过于片面的心理;我对自己的课堂吸引力没有信心,课也不好,但是叫学生来我有罪恶感;点名占用教学时间;考勤太麻烦等等。二是教学管理人员管理不严。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者应履行的考勤监管职责,往往被转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是学校各部门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的实施者,面临着大量的工作。所以很难持续严格的监督学生的出勤情况,只能是阶段性的突击检查。第三,班级内参加学生考勤的班干部,由于同学的人际压力、舆论压力和个人感受,不能自觉严格地履行考勤职责。往往一节课有要求,老师就被迫点名。(二)忽视学生缺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表面上看,学生旷课是一个浅层的个人问题,比如学生纪律意识不强,学习意志力不强。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轻视师生关系的构建。老师和学生彼此冷漠如果一个老师爱他/她的学生,他/她就会高度负责和关心他们。学生感受到这种爱和关怀后,会和老师形成心理契约,不会轻易缺席。二是师德建设力度不够。学生缺课的原因之一是老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当。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发展状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校的教师激励政策和管理制度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的作用有限。很多制度往往是很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往往效果有限。原因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积极性的源泉必须是内在动力。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工作热情的最佳内在动力。第三,高校对改变学生对考勤制度的态度认识不够。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让学生对考勤制度的态度从被动服从转变为认同并最终内化,是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问题。然而,许多高校对这一过程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考勤制度中处于态度形成的第一阶段,即被动服从阶段。这种情况会使学生考勤制度的实施陷入两难境地。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和老师都花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就算所有的学生真的上课学习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想逃课的学生也是心不在焉,学习效果很差。(三)实施考勤制度过程中忽视心理护理
出勤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反映,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风向标和警钟。判断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有三个重要指标: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其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所以一旦学习特别是出勤出现问题,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困扰。如今,高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但由于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还比较匮乏。因此,从考勤情况出发,发现学生心理困扰后更难及时引导,导致考勤监管建立了冰冷的行政手段,学生难以从中受益,难以得到及时的心理帮助,从而影响学生对考勤制度的认同。第二,
提高大学生考勤制度实施效果的途径
(一)完善学生课堂考勤制度,采用“双轨交叉考勤法”。
双轨制交叉考勤方式保持教师和班级中学生干部同时考勤的要求不变,通过“学生考勤表”和“签名”的方式将教师考勤和学生干部考勤有机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班级学生干部手持《学生考勤单》,表格中的项目主要有班级、每周次数、授课时间、课程名称、实际到校人数、迟到人数、早退人数、授课老师签名。每节课结束后,由负责考勤的学生干部填写本节课的“实际到校人数”、“迟到人数”、“早退人数”,交给授课老师核实签字。同时,学生干部报出相应的缺课学生名单,老师不点名记下作为《授课老师上课考勤》。《学生考勤表》每周发放一次,与《学生考勤统计表》、《学生请假》等《学生干部上课考勤资料》一同上交系里。该系教学秘书负责登记、检查和处理每个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
新考勤方式的“学生考勤表”中的“三数”便于学生干部和教学老师掌握,无需点名。对比班级注册人数,得出缺课人数;学生干部必须向老师提交一份准确的缺课学生名单。这样老师的考勤就省时、方便、准确。由于老师签字的监督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学生干部的主观随意性,使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同时,由于每节课都有老师的“签字”,将“学生考勤单”中的实际教学情况与“课表”进行对比,也可以得到老师执行计划的情况(停课情况),有利于加强学校的课程管理,克服老师随意停课的情况。因此,双轨交叉考勤制度具有双向监督的功能,具有检查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重功能。[2]
(2)加强师德建设和师生关系建设。
首先,教师要摒弃“尊师重道,生而自卑”的传统教育观念。互联网的出现,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知识的到来,让学生接触的事物逐渐增多,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思维敏捷度也比老一辈更快。要求教师改变“尊师重道,生而自卑”的传统教育观念,鼓励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即“无所贵,无所长,无所短,教师要存在”。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也是有限的。”对于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来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主动打破常规,实现教学创新,促进教学活动的和谐,使学生不断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三)加强心理指导
首先,大学生缺课背后的心理原因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然后通过完善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及时识别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最后,拓展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要加强心理辅导的能力,为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关怀,使考勤更加人性化,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形式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考勤这一伴随教育历史而生的基本规则,在经历了尴尬和改进之后,将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成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