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学的创始人
当时很多人不明白蒋介石的用意,但很快原因就清楚了:蒋介石已经预见到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在为自己寻找出路。
果然,四个月后,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国民党直接面临被推翻的危险。7月,蒋介石开始命令国民党军队通过定海机场逐步撤离大陆,撤退到台湾省。
65438+年2月,蒋介石和蒋经国也苦着脸登上了“中美”专机,飞往台湾省本岛。此后,蒋介石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当时国民党内部对撤退到哪里有不同意见。那么,是什么让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宝岛台湾省呢?这是谁在背后给蒋介石出谋划策?
1948 65438+2月3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约40人应邀到蒋介石官邸赴宴。这些国民党官员发言完毕后,蒋介石怒吼:“我不想退休!你们国民党官员要我退休。”最终,蒋介石退休了。
次年年初,经过辽沈、平金、淮海三大战役,国民政府主力已基本消耗殆尽。
蒋介石退位,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谁去看谁就要把国民党政权瓦解。
面对这种情况,已经退位但仍握有国民党实权的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国民党军队从此何去何从的迫切问题。
当时长江以北已经全部迎来解放,国民党不再拥有一寸土地;三大战役,国民党全军覆没1.5万余人,五大主力全军覆没。自然,长江无法防守。治河是不可能的;和谈,筹码都输了。
当所有的出路都失败的时候,只有最后一个选择:逃避。
蒋介石开始准备逃跑。他一边让儿子蒋经国督促建设定海机场,一边和国民党党员商量撤退到哪里去。然而,国民党内的各种官员意见不一,没有定论。
蒋介石起初首选西南,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北面秦岭,东面长江三峡,南面横断山脉。地形非常危险,在任何地方都可能被用作屏障。除了地理优势,这里还是八年抗战的“福地”。很多人赞同这个观点,并提出如果在这里行不通,在缅甸还有足够的退路和发展空间。
但是这里的军阀势力非常混乱,甚至可以说已经溃烂到没有希望的地步。如果各派军阀不听从指挥,遇到战斗力强的解放军,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你真的想躲在缅甸的密林里过原始的生活吗?蒋介石心中的忧虑挥之不去。
也有人说可以考虑海南岛。虽然海南岛也有明显的优势:只靠琼州海峡就能抵抗一阵子,万一解放军进攻还能退守菲律宾。但不如西南。岛上耕地非常有限,既养不起军队,也发展不了工业。长期发展非常有限。
西南,海南,到处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可忽视的劣势。蒋介石犹豫片刻,觉得难以抉择。
这时有人给蒋介石一个建议:“上策是退守台湾省!”
听到这个建议,蒋介石眼睛一亮,可以去台湾省了!
蒋介石第一次踏上台湾省的土地是在1946+00年6月。当时,为了纪念台湾光复一周年,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飞往台北。
在那次台湾省之行中,蒋介石受到了台湾省人民的热烈欢迎。蒋介石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这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一天。”就连他和宋美龄当时下榻的“涵碧楼”的景色也被他称为“绝好”。
蒋介石在台北接见当地各界知名人士时,直言“台湾省人民的热烈欢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台湾省是一片净土,要珍惜建设,使之成为全国模范省份!”
看得出来,对于宝岛台湾省,蒋介石首先在心理上是非常认可和接受的。虽然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退守台湾省,但台湾省无疑是蒋介石从根本上重建的最佳地点。
劝蒋介石“退守台湾省”的人是谁?他就是“中国人文地理学鼻祖”张其昀。
大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学生张其昀,师从竺可桢深入研究地理,师从哲学家刘伯明、历史学家刘仪之研究人文哲学和历史。完成学业后,因为扎实的学术功底,被多家报社邀请工作。最后,张其昀选择了上海商务印书馆。
但这样一个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为什么会与国内军事斗争有联系和纠葛?这和他的工作环境有关。可以说,他选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使他与国民党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其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蒋介石身边的重要官员之一陈布雷刚刚接任《商报》总编辑一职。因为工作的原因,他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陈布雷总是跑到他曾经工作过的熟悉的商务印书馆。当时负责接待陈布雷的是张其昀。
但除了工作上的一些交接,两人平时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和交流。直到一次意外的发生,给两人带来了一次结下友谊的机会。
当时《商报》想出版一本与该地区有关的著作,于是陈布雷像往常一样去商务印书馆寻找相关资料和书籍,但那天,陈布雷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相关资料,他很着急。
看着陈布雷在资料堆里翻来覆去,张其昀试探性地张开嘴,问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陈布雷向张其昀讲述了这些问题,精通地理知识的张其昀清楚地解答了陈布雷的疑惑。
陈布雷很惊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商务印书馆的普通职员竟有如此渊博的地理知识。
"你对地理了解很多。"陈布雷无法掩饰他的惊讶。
张其昀如实回答:“有,我以前跟竺可桢老师学过。”
“原来是地学大师竺可桢的弟子。”陈布雷微笑着伸出手。
牵手,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之后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学术问题,逐渐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1927年,为革命奔走不遗余力的陈布雷加入国民党,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张其昀应邀在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期间两人联系很少。
北伐胜利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严重分裂,中原大战爆发。各大军阀战败后,撤退到曾经独立的省份,对那些地方不熟悉的蒋介石不敢贸然进攻。因此,深受蒋介石信任的陈布雷将精通地理的张其昀介绍给蒋介石。
随后,张其昀用他所了解到的情况为蒋介石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各大军阀的地形和地貌。尽管听了张其昀的分析后,蒋介石权衡利弊,最终还是放弃了追击的想法。然而,张其昀凭借丰富的地理知识,深得蒋介石赏识。
蒋介石在心里盘算,如果张其昀能一直为他所用,将来进攻地形地貌隐秘多变的* * *生产党革命根据地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在那之后,张其昀和陈布雷一样,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一名军事家。在此期间,学术成就斐然的张其昀应国务院邀请到哈佛大学任教。蒋介石经常告诉陈布雷,他和张其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8 165438+10月,国民党早已大势已去,对未来不抱希望的陈布雷自杀了。所以,当国民党政权崩溃,四处寻找躲避的地方时,张其昀作为蒋介石身边唯一的军事家,站出来为蒋介石排忧解难,告诉蒋介石:“台湾省为上策。”
为什么是台湾省?张其昀给出了足够的理由。
首先,台湾省地理位置优越。
台湾省岛位于中国东南海域,与大陆之间隔着宽200公里、平均水深60米的台湾省海峡。这里浪高风大,是国民党难得的阻挡解放军的屏障。此外,台湾省岛周边还有很多岛屿,也是国民党对抗解放军的前沿阵地。
当时我们的空军很弱,海军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如果国民党撤退到这里,解放军陆军没有海空军的掩护和保障,很难达到登岛的目的,也就意味着解放军完全可以被置于海峡之外。
另外,张其昀知道蒋介石一定不愿意放弃大陆,告诉他台湾省与大陆的江浙省隔海相望,实现这一带的物资转运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全国两党力量对比逆转后,国民党军队可以直接占领江浙地区,这样后续战争就有了充足的物质支持。
蒋介石最担心的是回不去大陆。张其昀的分析可以说消除了蒋介石最大的顾虑。
张其昀继续分析说,台湾省位于北回归线,全岛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体环境温暖舒适,降水和热量充足,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可以成功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避免粮食的进口。实现粮食自给,减少财政支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台湾省的粮食安全。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国民党军队在这里有长期发展的条件。
而且离美国远东防线很近。东南亚很多岛屿上都有美军基地,台湾省是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因此,如果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省,当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时,美国必然会挺身而出进行干预。
其次,台湾省岛内居民支持国民党。如前所述,蒋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龄第一次登岛时,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这要从台湾省和大陆的历史渊源说起。
大陆与台湾省最早的接触要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中原政权派人到台湾省岛,从台湾省带回近千名士兵。后来大宋直接把台湾省纳入中原王朝管辖范围,并派兵驻守此地。元明两代都在台湾省设有巡检司。明朝末年,众所周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回了台湾省,以抵抗中国大陆的清政府。
后来清政府出兵,台湾省再次纳入中国版图。19世纪末,清政府在台湾省设立“台厦巡道”和台湾政府,台湾省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省份。
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因此,台湾省被划给日本,从此台湾省由日本人统治和经营。二战结束后,日本从台湾省撤军,接收台湾省的是中华民国。
因此,长期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台湾省当地居民缺乏民族归属感,对接收台湾省的国民党政府自然有一种支持。此外,对于蒋介石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日寇的长期统治,对台湾省岛内两党的斗争不甚了解,岛内也没有受到* * *意识形态的辐射,这让蒋介石欣喜不已,认为台湾省是一块难得的“净土”,非常适合他回来。
另外,日本在统治台湾省期间的建设上也是不遗余力,因为当时日本把台湾省当成了遏制中国甚至夺取东南亚的跳板,所以建立了很多现代化的企业,台湾省岛内的交通也很便利。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健全。总的来说,该岛具备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
听了张其昀的分析后,蒋介石开始思考退守台湾省的可行性。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蒋介石终于同意了张其昀的提议,并最终决定退守台湾省。
当时,蒋介石已经退居幕后。为了顺利退守台湾省,他回到家乡浙江奉化溪口,设立了7个电台,在黑暗中遥控国民党事件。
退守台湾省的第一步是转移财产。当时,蒋介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长子蒋经国。蒋经国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来到上海,找到了国民党中央银行行长俞鸿钧。
蒋经国对俞鸿钧说:“我奉蒋委员长之命来此,保护国家的一线生机,希望中央银行将现金转往台湾省以求安全。”
最后,蒋经国与余鸿钧一起,成功地将92.2万黄金和8000万美元从中央银行转移到台湾省。可以说是掏空了国库。
除了向台湾省转移大量资金外,蒋介石还计划转移大量军火,希望事后东山再起。他命令当时的上海和杭州由总司令汤姆·伯恩拆除,拆除的大炮后来被秘密运往台湾省。
治台方针已逐渐开始拟定。后来,在参政会上,他非常感慨地说:“此时江南已是半风吹草动,必须做好长期留在台湾省的准备。”
1949 65438+2月10,蒋介石听着不远处解放军的枪炮声,一脸愁容地望着天空,终于转身登上了和蒋经国一起去台湾省的飞机。此行之后,蒋介石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一是军事实力,二是民心。
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那些反对人民、逆时代潮流而动、阻挡历史前进的人,终将被人民所抛弃,被历史进步的巨轮所碾压。
1950年,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被消灭,中共中央派粟裕将军率百万大军在台湾省海峡对岸展示。然而,正如张其昀所说,台湾海峡又长又深,海浪很大,解放军士兵无法完成渡海和登陆行动。之后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战士以志愿军战士的名义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台湾省的解放被搁置了。
当然,退守台湾省后,蒋介石自然不甘心。他一直想着反攻大陆,却屡战屡败。现实让他明白,也许这辈子都很难再回到大陆了。然而,蒋介石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观点,甚至与美国反目。
1958年,美国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独立台湾省,蒋介石甚至与美国人直接决裂。当时毛主席和其他党的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最终决定把金门、马祖继续掌握在蒋介石手里,以便蒋介石更好地打击美国的“两个中国”的罪恶阴谋。金门马祖成为台湾省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纽带。
“九二* * *识”之后,大陆与台湾省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省很多人选择回大陆寻根。
如今两岸人民越走越近。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已经结束,但海峡两岸仍然分离。但是,祖国统一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历史潮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海峡两岸终将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