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职场中的“四年之痒”

工作倦怠:职场中的“四年之痒”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但在如今的职场中,有的人已经痒了不到七个月。4月底发布的《2008年中国职场人职业倦怠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基于654.38+0万上班族网络数据库的调查中,665.438+0%的上班族感到压力大,近三分之二的人对工作不感兴趣。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近五成职业倦怠人群的从业时间不到四年。职业倦怠似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人们周围蔓延...?74.6%的人是职业倦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燕谷告诉记者,职业倦怠通常是指工作中心理能量的枯竭。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自己的表现总结为三个症状,即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

?情绪衰竭是指缺乏精力和工作热情,感到极度疲劳。这项调查显示,27%的人有严重的情绪衰竭;61%的职场人觉得工作压力大,下班后疲惫不堪。在外企工作了三年的小杜告诉记者,现在她一个月就靠出差两天来减压。“但无论在哪个城市,我想的都是工作。所以最近辞职了,打算彻底放松半年。”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保持自己与工作对象的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敷衍了事。阎成功说,在心理学上,这也叫“人格解体”。调查中,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个人成就感的下降是指对自己评价消极的倾向,伴随着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这次调查的结果有些令人欣慰。74%的人对自己评价很高,只有4%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

?专家根据同时出现上述表现的次数,将职业倦怠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表明,74.6%的人有一种症状,即轻度职业倦怠;43.2%的人有两种症状,分别是中度职业倦怠;10.8%的人同时出现三种症状,是严重的职业倦怠。

?前四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显示,近五成职业倦怠人群工作时间不足4年。工作5年后,职业倦怠指数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职业倦怠程度降至最低。调查还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有35%的人存在职业倦怠,其次是25-35岁人群。

?跳槽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工作不到一年的陈骁说:“我真的想不出我们的父母能在一个单位呆一辈子!毕业后,同学基本都换了工作。”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与其他年龄段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了工作。

?“这种变化与社会整体氛围有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说,首先,现代人太看重金钱,很多人选择工作是出于兴趣。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们很快就会身心俱疲。

?其次,环境的影响。阎成功说,过去人们很少跳槽,大多数人都想捧个“铁饭碗”过一辈子。但现在跳槽的人越来越多,“端着铁饭碗”甚至成了一些人眼中“无能”的表现。“人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一旦身边有人出现职业倦怠,必然会影响到自己。”

?男性和营销部门的人更容易倦怠。

?除了社会和历史背景,职业倦怠因人而异,因职业而异。这份报告有以下特点。

?男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据杨东分析,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性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她们想买房养家,但女性往往只需要独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闫公柱说,男性在工作中目的性很强,对最终结果的期望值也比较高,所以失望可能会更大。

?这个学院是职业倦怠的主流。相对于研究生及以上,这些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很明确。杨东称之为“贪婪期”,即盲目择业,往往会“三分钟热度”。与高中毕业生相比,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更高,当期望与现实不符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企业里市场部的人更容易累。在企业中,营销部门的不确定性更大,压力也更大。而当各种压力袭来时,他们的精力会更容易耗尽。

?此外,专家发现,追求完美的人和团队中优秀的人更容易疲劳。他们会时不时的鞭策自己,“工作狂”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过度。而对自己要求过高也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厌烦。

?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像“流感”一样蔓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感染者”会无心工作;一个没有向心力的团队,更像一盘散沙。因此,应对职业倦怠对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

?站在企业的角度,管理者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员工给出不同的管理方法。杨东指出,对于喜新厌旧的人,可以采用轮岗制度,让他们体验不同工作的快乐。对于追求完美的人,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其次,“阳光制度”的实施,让员工把自己的心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尽可能少花精力在人际关系上。此外,美国、英国等国家普遍实行员工援助计划(EAP),其目的是帮助员工解决家庭和情感问题,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觉得累,专家有三点建议。

?第一,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工作价值。多问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那么重要吗?我一定要这么忙吗?你可能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给自己放个短假。轻松的生活可以让人重整旗鼓,重新投入工作。

?第二,让工作更有条理。做一个工作计划表,把所有的工作项目都一一列出来,然后再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以交给别人或者和别人合作。

?第三,如果你已经对现在的工作失去了所有的兴趣,那么你应该谨慎地选择一份让你再次感兴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