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65438年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实验室发生爆炸,3名学生遇难。近年来,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什么实验室经常爆炸?

文/本报记者赵天宇新媒体编辑/陈宣之

65438年2月26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的实验室里,一声剧烈的爆炸声过后,三个学生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当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3名学生死亡。消防部门发布的消息称,事故发生在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

“献身科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作为使用最频繁的科学实验场所,近年来,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尤其是化学实验室,已经成为实验安全的“重灾区”。

北大清华“无一幸免”

《北京科技报》记者简单梳理了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结果显示,从2009年开始,仅从媒体的公开报道就可以知道,每年都有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北大、清华等名校则“无一幸免”。

2015 12 18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博士生在实验室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后被确认死亡。事件发生后,清华大学化学系将每年的65438+2月18定为安全教育日,并表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5 12 18上午,清华大学化学系禾田楼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

2012年3月6日,位于北四环Ponte dell'Accademia东南方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实验楼发生火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浓烟弥漫了整栋大楼,许多被困在大楼里的人从三楼窗口的二楼平台被疏散。同年6月3日上午7时30分左右,北京大学一实验楼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将火扑灭。幸运的是,大楼里没有人。一年之内,北大经历了两起实验室安全事故。

除了北大清华,一些重点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学校也发生过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2009年10月23日晚1时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新5号楼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5人受伤,其中包括1名实验室老师、2名学生和2名设备调试工程师。20114月14日15: 45,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内,三名学生正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实验物料意外爆炸,导致三名学生受伤。

关于“大学实验室爆炸”的最新消息也来自北京——2065 438+2006年6月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楼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火灾。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没有人员伤亡。

很多原因导致安全事故。

作为教学学校,类似的实验室爆炸事故往往会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科研实验尤其是化学实验本来就有风险,实验人员的失误、实验设备的故障或老化甚至天气都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从主观上看,很多实验室事故都是因为参与实验的学生没有按照流程规范操作,或者是秩序混乱,操作失误造成的。如配制溶液时,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或配制浓氢氧化钠时,未按要求冷却就将软木塞停止摇动,常发生爆炸。

▲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5号教学楼9楼发生爆炸,造成1名教师、2名学生和某设备公司2名人员受伤。

2010年6月上旬,某大学实验室发生设备爆炸。充气后,参与实验的学生在不关闭氮气瓶主阀和减压阀的情况下,离开实验室到二楼做其他事情。当他回到实验室并关闭主阀和减压阀后,他回到仪器旁,仪器立即爆炸。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长时间的气体冲洗,仪器内的压力过高,观察窗的玻璃因为承受不了这种高压而爆裂,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客观地说,设备老化、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实验室事故也不容忽视:各种电气设备在开关、短路时经常产生火花,与可燃气体接触后容易引起火灾。实验结束后,如果不拔掉插座或不关闭电源,也会引起火灾。

比如5438年6月中旬+2009年2月,国内某高校院士化学实验室冰箱爆炸起火。幸好抢救及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事后查明,这是因为实验室的冰箱很旧,电路故障后冰箱内的易燃溶剂爆炸。

通过对2010至2015年国内外高校95起实验室事故(中国大陆高校66起)的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爆炸和火灾占68%,泄漏占12%,生物安全占11%,中毒占2%,其他占7%。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违反实验操作规程或实验操作不慎,占事故总数的52%,造成40%的死亡和65%的受伤或中毒。

训练比实验更重要。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物理化学实验,安全和风险一直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很多科学家都吃过大亏——居里夫人在做实验的时候受伤了;为了研究炸药,诺贝尔经历了无数次爆炸事故,甚至失去了亲人。

在大学学化学的孙老师告诉记者,以化学实验为例,化学实验是有危险性的,因为大部分有机试剂都是易燃的,操作不当非常容易着火甚至爆炸,但实验只是探索性的,一些相对不规范的操作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有机溶剂用明火加热时,如果在回流或蒸馏操作中忘记加入沸石,可能会造成沸腾烫伤,也可能直接爆炸;比如取用或倾倒有机液体时,不小心洒到瓶外,一旦遇到明火可能瞬间引爆;还有一些气体是有毒的。即使不爆炸,处理不当也会“中毒”,比如书中著名的“氯气”。

孙老师说,正是因为实验室的危险性,学校才会在化学实验尤其是危险实验前进行相关培训,反复强调安全。就他们学校来说,虽然没有发生过类似爆炸的严重伤亡事故,但是也发生过一些小事故。“所以我杀了自己,退出了化学,所以我必须赚钱,我必须冒着生命危险。”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应用化学系副教授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高校确实发生过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但总体来说数量不算多,也不存在刻意隐瞒的情况。实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事故,与实验内容和材料有关,所以交大实验室爆炸的具体原因很难判断。

▲为了实验的安全,高校会在化学实验前进行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图为某大学分析化学实验室。

不过,刘也强调,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学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开展,会定期对参与课程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这种训练不是草草讲解,也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系统的课程,甚至比实验本身更重要。

事实上,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专人对高校科研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必要时甚至会成立联合调查组。同时,还要求高校实验室开展自查整改,目的是促进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的落实,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们转发。

微信官方账号、报纸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editor @ 163.com。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多看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多了解精彩的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App Store、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