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了吗?

早上被智能音箱叫醒,还提醒你早上给朋友回电话;上班,用导航地图走路线,避免拥堵;途中拍了张照片,用修图软件点了PS;到了办公室,根据兴趣刷推荐的新闻。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但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背后其实有人工智能的影子。

当然,这些并不是人工智能的全部。

现状—

人工智能已经存在了。

“人类最终会让计算机变得智能,并且远远优于人脑。”这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齐鲁从65438到0987的告别信。

如今,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齐鲁正与数千名程序员、数亿人一起,经历着人工智能的风风雨雨和巨变。

从可以和你聊天的“萧冰”到可以帮你打开电视的智能音箱,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进入人类生活,广泛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在新闻领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很多新闻app的标配,写稿机器人、智能视频剪刀等制作工具也在不断涌现;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已应用于批改作业、教英语等教学项目,探索“私人定制”、“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在语音识别和翻译领域,翻译软件已经能够支持全球数十种流行语言的翻译,覆盖上百个翻译方向;

在金融领域,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让刷脸支付成为现实,以更低成本提供个性化专属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智能投顾也一直在不断发展;

在物流领域,智能下单、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仓、无人机等产品和服务一直在持续帮助快递行业提升物流速度和服务水平;

在零售领域,除了无人超市等引人注目的探索性应用,人工智能还用于预测超市生鲜商品的采购量;

在交通领域,除了地图、导航等应用,备受关注的无人驾驶也有了新进展;

在医疗领域,利用AI和大数据的能力,机器可以筛选和分析医学图像,以辅助医生诊断;

……

当然,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是在第三产业,还包括农业、工业、社会治理等领域。

相比人工智能诞生后的两次热潮,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遍地开花,热潮离行业更近了。

“这一波人工智能其实是更稳定的一波,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数据技术、计算基础和社会基础。”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义珍表示,“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场景比以前更多,产学研互动比以前更丰富。”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猎豹移动创始人兼CEO傅盛说。

改变—

各行各业都在重塑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影响,有的已经显现,有的还在水下。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继续重塑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张将这种“重塑”概括为三个方面:推动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引发商业创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直观的变化就是效率的提升。

在工业领域,来自阿里云的数据显示,通过其ET工业大脑,光伏切片企业GCL的良品率提升超过1%,每年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轮胎制造商中策橡胶将产量提高了5%。“先进制造业可能是人工智能效率最大的行业,”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崧表示。

在信用评级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数据风控在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增加金融服务覆盖面方面效果明显。根据百度的说法,其教育信贷基本上是“秒”决定是否贷款给一个人。

“过去40年,前20年的数字化过程改变了生产方式,后20年的网络化过程重构了市场关系。未来20年,人工智能模糊了生产资料和劳动的界限,它的使命是与传统产业嫁接,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率成数量级提高。”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说。

这种提升催生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增量空间。

埃森哲2017年6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零售业将是最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个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高2%、1.8%和1.7%。

影响也会发生在社会治理领域。

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许多政府管理方式有必要从追逐管理转变为预测管理。

2016年,杭州市政府牵头联合包括阿里云在内的13家企业,共同探索城市数据大脑。杭州萧山试点发现,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该区域交通速度提升了15%,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杭州主城区,部分地区出行时间缩短15.3%。

对于个人来说,除了生活领域的变化,影响还会发生在职业领域——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司机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同时,AI也会产生新的产业。“集装箱出现后,搬运工担心会失业,但港口有很多吊桥工人。”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看来,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重复自己,而是创新,让人的工作“进化”。

巨大的影响,带来足够快的行业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10亿元,增速为43.3%。预测201525438+000亿元增速提升至51.2%,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影响只是冰山一角。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变革,其速度将比工业革命“快10倍,大300倍,影响力几乎大3000倍”。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流会像今天的水流一样平静地包围和支撑着我们,在各个环节提供养分,彻底改变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形态。”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

未来-

百米赛跑刚刚开始。

“我想看看未来的自己。”这是百度大脑给《智能革命》一书做的序言的最后一句话。

人工智能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可能没有人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只是开始。

“如果把人工智能的应用比作100米赛跑,那只是刚刚起步。”张义珍说,“人工智能目前的阶段是90年代初互联网的阶段。”

政府、企业、资本等推动成为这波人工智能的“助推器”。当然,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新事物一样,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口号,但仍有瓶颈需要突破。

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仍处于“黑箱”决策阶段,“主要方法论仍基于大数据和大计算模式”。如果想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必须用大量的数据“喂养”它,这就导致了目前人工智能的产业局限性。“有大量数据积累和分析需求的行业更适合转型。”张义珍说。

此外,从国内情况来看,人才缺口也正在成为有意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的企业的一大制约因素。

“全国每年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博士、硕士不到200人,如今的创业公司多如牛毛,这个数字根本不够。”李彦宏直言不讳地说道。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专业人才6.5438+0.95亿,中国仅占2%,排名第七。

从行业来看,急功近利、无序重复投资、过热和概念包装、浮躁浮夸等问题不容忽视。有业内人士直言,要警惕人工智能“网络名人化”的倾向。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莉直言,国内大多数人工智能风险投资都聚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用开源算法找到一个垂直领域,把“人工智能”的概念放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面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一块是核心,也是最需要的。”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这些可以理解为“成长的烦恼”:瓶颈和下一步的方向。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处于发展人工智能的良好机遇。

从人才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乌镇智库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最近五年,中国专利年均增长率为43%;美国的增长率是21.7%。其中,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新增专利超过9000件,是美国的两倍多。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融资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齐鲁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独特的海量数据,这对于吸引海外人才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近年来吴恩达、李菲菲等一批知名AI人才回国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国家的重视也在帮助人工智能的发展。2065438+2006年3月,人工智能一词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65438+200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正式出台。

“中国在这一波科技浪潮中走在了前面。深度学习的论文有40%以上是中国人发表的。这一次,我们和专家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也没有时差。我们拥有良好的数据、庞大的样本群体、优秀的工程师团队和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傅盛说:“未来人和机器人都会存在,中国有机会弯道超车。”

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已经来了,只是还没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