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渐进过程的科学分析
从个体价值接受规律出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四个阶段。
认知认同主要是让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要实现认知认同,不仅要让大学生了解“三个主张”的具体内容,还要了解其历史渊源、现实依据、三个层次以及各个层次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对核心价值观的满意、喜爱和积极态度。实现情感认同的关键是加强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教育、典型影响和师风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自内心地接受、信任和喜欢。
理性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并在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评价和选择。实现理性认同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促使大学生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照和审视自己,不断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言行。
行为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行为认同,要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以核心价值观为日常行为准则,不断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沿着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渐进发展的,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内在情感到外在实践的过程。认知认同是基础,情感认同是催化剂,理性认同是关键环节,行为认同是归宿。认知认同可以促进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的形成,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会相互强化,进而通过行为认同体现出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深入分析
在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育环境、大学生、教师、教育方法等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呈现出以下特点。
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与个体价值认同之间的逐渐紧张,使得价值认同难以立竿见影。当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渗透、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或消解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价值认同不是一维的、线性的过程结构,而是通过一定的传播路径达成个体价值传递,然后优化反馈的循环过程。如果你太心急,用信息轰炸的方式强力宣传,未必有效。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供给模式不符合大学生的接受需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社会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相关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向受众传递,推送各种专题片和宣传片;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和网络接收学习。与此同时,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供给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一些高校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够重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讲解不清,案例讲解不透,与学生互动不够。
现有的教育理念路径与大学生主体性的突出矛盾交织在一起,教育的“起点”与“终点”难以呼应。一些高校不是给大学生赋权,而是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调适,通过理论宣讲、规范灌输、行为约束等方式,逐步内生地建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顶层”话语,与青年的“终端”话语大相径庭;学生接受的反馈机制、教育效果的评估机制、衡量指标都没有建立起来。
探索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强化认知认同。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巧妙设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把视频、图片、故事等资源丰富到教学中,通过经验分享会、价值讨论会、案例评审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词语、案例数据、故事分享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理变成微词、小故事。
加强情境和环境的创设,增强情感认同。依托党组织、学生社团等组织资源,开展培育爱国主义、民族传统、校史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活动。通过校园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深度挖掘和宣传典型人物和事件,组织创作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漫画、动画和微电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普通公益、典型报道和文化作品中,构建从教室、宿舍到校园各个角落,从教师、行政人员到学生,从人文景观到规章制度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场域。
开展问题导向的教育教学,提高理性认同。在教学中,对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青年接待日”、电子邮件等方式,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促进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在解决利益冲突和民主参与中增强理性认同。
拓宽实践教育途径,强化行为认同。要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国家、社会、团队的理念,了解爱国、友善、奉献、责任等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逐步养成行为习惯;以身边榜样引导大学生学习,建立核心价值观践行与学生入党考核、评奖推荐就业挂钩的激励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