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七七事变后,平金危了,华北危了,中华民族危了。南开大学三分之二的校园都被炸了,偌大的北京没有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空间。国民政府决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
后来1938,290名男同学南下昆明。他们在闻一多教授等12老师的带领下,历时68天,行程3200余里,跨越湘滇桂三省,长途跋涉来到昆明。4月2日1938教育部责令学校更名为“国立西南”
5月4日开学,1938,5月4日放学,1946。7月30日,31解散,三校北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存在了***8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大学之一。
泥墙、草毡、铁屋顶,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里的校舍,这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大学。
战争,炮火,物资匮乏。西南联大师生缺衣少食,日子很不好过。上课经常被突然的警报打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8年8000名学生,3343名毕业生。
八年间,在国立西南联大任教的教授有300多人,硕士、硕士也不少。
八年间,闻一多完成了《神话与诗歌》、《楚辞校订》等五部专著。朱自清写了《说文解字》、《新诗杂谈》和《咏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华的堆基素数理论获1941教育部首届国家学术奖。周培源在世界上首先提出湍流理论中的速度脉动研究问题...
教授们以身作则,专心学习,为大会学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联大毕业生来看,有两位开国元勋,邓稼先和朱光亚。中国科学院80位院士中;12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在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李政道和杨振宁...
如果你觉得联大师生对窗外的事情充耳不闻,只会埋头学习,那你就不是很了解他们。抗战八年,国立西南联大学生1100余人。他们担任过军事翻译,参加过远征军,参加过飞虎队,就像《不问西天》里的沈光耀,鹰击长空,血卧华。
这一切,都有个人的功劳。他是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三人之一,西南联大校长。他“内建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在他看来,所谓学者不是建筑,而是大师。他认为身教比言教更伟大。八年联大期间,他与师生同甘共苦,妻子亲手制作“丁盛蛋糕”,在市场上出售,补贴家用。他把在联大读书的独子梅祖炎送去参军,把小女儿梅祖同送去当战地护士。
因此,国立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成就斐然,人才辈出。
青春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大学?国立西南联大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只问初心,问诚意,问勇气,不问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