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大科技成果
1,火星探测任务田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2021年5月,田文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登陆火星。任务采用“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减速-着陆缓冲”四级串联减速技术路线,建立了设计迭代改进流程和多学科综合优化方法,提高了系统应对故障工况和进入工况的安全着陆能力。
2.中国空间站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河核心舱对接。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天河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淀粉是谷物最重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河报道,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由11个核心反应组成,耦合了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氢气人工全合成淀粉分子。
4.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之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杨伟、、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利用近十年来建立的超高分辨率测年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样品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水含量研究。
5.揭示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逃避抗病毒药物的机制。
新冠肺炎变异体的不断出现,对现有的疫苗、中和抗体等抗病毒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开发能有效应对各种变异体的广谱药物。在生命周期中,病毒的一系列转录和复制酶组装成“转录和复制复合体”超分子机器,负责病毒转录和复制的全过程,在各种突变株中高度保守,是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核心靶点。
6.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捕捉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射电爆发样本。
快速射电爆发(FRB)是宇宙中无线电波段最亮的爆炸现象。FRB121102是人类已知的第一个重复快速射电爆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勇院士利用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成功捕捉到FRB121102的极端活跃期,最剧烈的时期达到每小时65438。
7、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
如何设计新的结构(如制造纤维锂离子电池)以满足电子产品高度集成和灵活发展的要求,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大挑战。复旦大学的彭慧生和陈培宁发现了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与长度之间独特的双曲线余切函数关系,即内阻不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先减小后趋于稳定。
8.可编程二维62位超导处理器祖冲之的量子行走。
量子行走是经典随机行走的量子力学模拟,是实现量子模拟、量子搜索算法乃至广义量子计算的工具。
9.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
深海机器人和设备需要高强度金属耐压壳体或压力补偿系统来保护内部机电系统。李铁峰,浙江大学等。从深海狮子鱼“头骨分散融合于软组织”的生理特点中提取仿生灵感,揭示深海极端压力条件下软体机器人功能器件破坏和驱动失效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将硬器件分散到软基体中调节内应力的方法,以及适用于深海低温高压环境的电驱动人工肌肉融合的制造方法。
10.揭示鸟类迁徙路线的起源和长距离迁徙的关键基因。
“迁徙生物是如何找到迁徙路线的?”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科学》杂志125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湘江等。利用12年的卫星追踪数据和基因组信息,建立了北极游隼迁徙的研究体系。发现游隼主要利用五条路线穿越欧亚大陆,西部游隼表现为短距离迁徙,东部游隼表现为长距离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