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大力开展帮扶教育工作。

犯罪后受到相应的惩罚是减少犯罪最直接的方法。但也要看到,大学生犯罪,尤其是罪行较轻的初犯,定罪量刑容易交叉感染,尤其是入狱后,改造效果不一定理想。我们注意到,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对部分整形学生的犯罪行为作出了不起诉决定,通过帮教,公平公正地处理了犯罪的大学生。

实践中,法院也采取依法尽量适用缓刑的方法。笔者认为全国首例的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法院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自6月1999 11帮教基地成立以来,鹿城法院共接收帮教案件20件,其中13件帮教期满已毕业。这些帮教期满的13学生,有一部分留在了帮教基地创办企业,成为这些企业的正式员工;还有的成为小学老师或自己开公司,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开始自己的“第二人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这种做法如果在犯罪情节轻微,符合法律规定的缓刑条件的大学生中推广,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异地居住的大学生创造缓刑的前提条件,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的重新犯罪。

实施预防犯罪综合治理。

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我们建议:

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学校除开设法律必修课外,应增设法制宣传专栏和期刊,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知识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情况,学校也要有意识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偏激和自卑,学会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使其心理经常轻松愉快;学校在加强大学生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软环境的建设,保证良好的校风,有效抵制不良社会文化的进入。

家庭教育要跟进。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溺爱家庭、打骂家庭、放任家庭、不和谐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是缺乏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健康的教育方法。所以,在研究“问题大学生”的时候,不要忽视他们背后的“问题制造者”。

司法机关应积极协助。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要结合自己办理的案件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守法的思想。对犯罪的大学生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使他们重新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