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面对就业,大学生心理复杂多变。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学生们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显著的发展,并对尽快找到工作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动力,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到由衷的喜悦;工作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正摩拳擦掌,准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大显身手。但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心理矛盾、误解和障碍。

一,大学生就业的普遍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个体从青春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是多种特殊性的组合,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奶期”和“边缘人”的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和负面体验期”、价值多元、人格重建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环境中存在诱发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个个体生命的其他阶段和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普遍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从众、嫉妒、害羞、盲目攀比、自卑、依赖等。”、以及其他诸如注重物质利益、享受成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心理问题。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和调整,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和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得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存在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中。清华大学200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个人前途和就业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是心理体验。大学生在毕业前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以往,主要由毕业方向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离、大学不愉快经历、感伤离别、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引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在释放就业压力的方式上过于内向,主要靠解决,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预期和失落感

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所以对求职的期望值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去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构、大公司工作,而不是去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小基层单位工作,过分考虑求职地点、职位级别、单位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向往高薪、高职位、高起点,渴望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他们还对用人单位提出各种要求,把就业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拒绝降低就业预期。比如有同学说:“除非你在北京、上海、深圳,否则你去不了。”但是,真正的工作大多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美好。因此,当现实与理想相差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从而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求职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虽然大学生的择业观总体上趋于务实和理性,但由于他们正处于择业观的转变过程中,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和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有些大学生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利益。,没有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所以很容易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等级森严。

一些毕业生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而不顾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不愿意去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工作。

3.求稳一次找工作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学生还是喜欢稳定、休闲、保障好的福利单位,希望自己能选择理想的职业,而不是选择有风险、有挑战的职业,更不敢自己创业。

4、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求职的时候,只要不是和你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都不会考虑。这只能人为增加你的就业难度。

5.对专业含义理解不当。

在观念上,很多大学生仍然只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四)就业人格缺陷

1,自我认同障碍

很多学生在毕业择业的时候,还没有达成自我认同。具体来说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求、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正视自己就业时的能力、素质和选择工作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所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无所适从,犹豫不决,反复无常,善变不安。他们无法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信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也无法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就业中自我认同障碍的两个突出表现是盲目从众和依赖。

盲目从众是指在求职中不考虑自身兴趣、专业等特点,盲目听取或跟随他人意见,盲目寻找热门工作的现象。抱着这种心态的毕业生,往往会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跟着别人走。比如在就业市场上,他们去前人多的地方,他们去寻求别人说什么样的工作好,而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不会扬长避短。

依赖是指在就业中不愿意承担责任,缺乏独立意识,没有独立决策能力,没有进取精神,只依靠父母或老师、学校,甚至等待工作上门而不积极争取。有些毕业生自己不找工作,就等着父母亲戚朋友围过来,到处找关系,照顾别人,甚至怀念过去统分结合的体制,希望学校能解决就业问题。当别人不喜欢自己找的工作时,就发脾气,抱怨父母或学校。还有很多毕业生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参加供需见面会的。他们职业的好坏完全由父母决定,他们缺乏自己选择工作的能力。

2、就业挫折承受力差。

许多大学生只想在求职中获得成功。一旦受挫,他们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陷入抑郁、焦虑、失望之中。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又缺乏承受力,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自由和通过竞争获得理想工作的机会。应该说,这是大多数学生所期待和认可的。然而,当大学生真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许多人表现出缺乏信心和勇气,不敢在求职时大胆推荐自己。结果就是有压力,没有勇气,无法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竞争实力,错失良机,在竞争中陷入自败的境地。特别是一些专业冷门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没有“关系”的同学,更容易出现不敢竞争不敢尝试的问题。

害怕竞争的保守心理一方面与大学社会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很多大学生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就业挫折有关。比如有的大学生只找那些就业把握大的职业,却不敢关心竞争激烈的工作,怕求职失败被打击。

3.自卑和自大

有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自卑,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他们总认为自己水平比别人差,达不到单位的高要求,能力不行。就业中的自卑一般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看到找自己专业的单位少,待遇差或者在求职中受到冷落,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其次,有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应聘者侃侃而谈,说不出话来,会感到羞愧;第三,一些在校成绩和表现一般的大学生,在别人的自荐书上看到一大堆奖项、证书、成绩,容易贬低自己。最后,有些女大学生在就业中被用人单位歧视后,会自怜自艾。总之,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低估自己的长处,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找到合适的专业岗位,在抱怨和贬低自己中失去求职的勇气。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大,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好,就业资本强的大学生,很容易从自信变成自负。也有一些大学生自高自大,脱离实际。他们对自己,对就业市场和职业生活缺乏客观的认识。他们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任何工作都可以做好。他们在求职中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自命不凡,自吹自擂,一旦事情有变,就容易陷入自卑、自责和抑郁。

自卑和自大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深刻的理解。就业中往往存在自卑和自大交织的现象。比如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的时候容易自大,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自卑;有些大学生虽然觉得自己条件不如,但真正遇到用人单位时,态度傲慢,要价很高。

4.偏执和人际障碍

大学生就业中的偏执心理有不同的表现。(1)追求公平的偏执狂。大学生要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到愤怒,这很正常。然而,一些大学生对公平表现出过度的偏执,并将求职中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就业市场的不公平,这给他们的整个求职过程蒙上了心理阴影。(2)择业标准高的偏执。大部分毕业生对求职的期望值很高,但大部分人都能通过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经历,客观地了解和接受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但仍有大部分大学生固执己见,固执地坚持自己当初的择业标准,甚至宁愿不找工作,也不愿改变。3对专业对口的偏执。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不顾社会需求,忽视了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只要和专业有些差异,就不会在意,只要专业做不下去,就不会签约。这人为地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一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有的人在求职过程中过于胆怯和紧张,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甚至不敢去面试。他们一开口就经常脸红,语无伦次。还有的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得人际交往的礼仪和礼节。比如,一个大学生在面试结束时,被用人单位负责人敬了一支烟,他不仅立即拒绝,还气愤地说:“我从来没有这个坏习惯!”

(五)就业心态。

1,过度焦虑和急躁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绝。他们也担心自己选择工作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无底。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有一些焦虑是很正常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焦虑过度,整天充满各种不必要的担忧,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不安、易怒、抑郁,行为上反应迟钝、迷茫、困惑。

还有一些大学生就业时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间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他们往往焦虑不安,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却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和对自主创业的理性思考,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毕业生在没有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者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他们就后悔了,甚至毁约,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心理上的困扰。

2.消极等待与“人才失败”心理

与就业中的急躁相反,一些大学生对就业非常消极。他们平时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他们就看。如果他们不满意,他们会等待。他们满足了,就不会主动去争取了。他们抱着“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有单位主动邀请他们。还有一些人在山的另一边看着,不肯轻易下来。明明找到工作了,却一拖再拖,不肯签合同。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另外,有些大学生自立自强,认为有知识、有见识、有见识就能大有作为。但是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却经常碰壁或者对自己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天下没有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整天闷闷不乐,抱怨别人。

3.比较和嫉妒

求职中,“追高低于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在求职中经常吹嘘自己的专业待遇好,收入高,导致职业期望值越来越高,求职成为自我展示。有些同学看到或听到别人找了一个条件优越、福利好的单位,心理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他们不得不去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顾自身条件、社会需求、职业发展、就业中的机会。

有些毕业生很嫉妒别人找的工作,尤其是看到自认为资历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他们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得不到”的变态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虚报。

4.沮丧和反叛

部分毕业生在择业受挫后,会感到力不从心,失去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求上进、意志消沉、意志消沉。他们常常放弃所有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环境漠不关心,减少人际交往,对什么都无所谓,从而导致抑郁。

然而,一些毕业生对积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信息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不相信也不听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同学、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却执意反其道而行之,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去求职。比如别人给他们推荐工作单位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警惕。别人说得越多,他越不相信。求职失败的时候,你不去总结自己的问题,即使知道失败的原因,也不去改正。在以后的求职中,你还是我行我素,不听任何批评和建议。

5、撒谎运气和懒惰

有同学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核实每个人的推荐是否属实,也不可能在面试时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只要充分展现当时的自己,欺骗自己的工作,签协议就可以了。于是,有的毕业生在自荐书上抄了别人的获奖证书、成绩证书,自己明明没有成为什么干部,也没有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还根据别人的写法瞎编,以至于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书上有时一个班出现五六个班长。也有大学生在面试中自吹自擂,什么都会。于是,他们在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后,立刻露出真面目。

有的毕业生签约较早,往往在毕业前半年或更长时间落实单位。这时候他们容易懒惰,以为工作单位已经定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应该放松一下,歇歇脚。所以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组织纪律松懈,只追求考试及格,毕业论文只求及格,甚至长期逃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大学生被学校处分,甚至严重开除或勒令退学,找到的工作也丢了,后悔不已。

6.心理不满和异常行为及生理反应。

由于就业市场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一些专业和学校不好找工作的客观现实,一些大学生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容易产生各种不满情绪。比如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靠自己,就业靠关系”,有的同学抱怨贬低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在各种不满和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生理反应。这些不良行为包括故意旷课、夜不归宿、酗酒、起哄、闹事、损坏东西、打架、交往不良、行为怪异、过度消费等。,甚至可能导致严重违纪违法。由于心理压力大,心理冲突激烈,部分毕业生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慌、消化障碍、神经衰弱、血压升高、全身酸痛、饮食紊乱、失眠等。

行为和生理反应的紊乱,通常是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当这些问题出现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调整,或者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几经挫折甚至成功都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很多心理冲突和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在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冷静沉着地面对就业这个重要问题,做出正确理性的选择。如果遇到就业心理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预期

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市场化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利益,但很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和就业市场的客观现实认识不足。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有了客观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之后,一定要明白这就是现实,抱怨和生气都是没有用的。这种就业状况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与其整天抱怨,浪费时间,影响心情,不如勇敢的承认和接受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过去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所以,要想顺利就业,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情况,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调整就业预期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而是在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就是说,要树立职业发展的长远观念,放弃过去那种选择工作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稳定的观念。你要知道现在公司再好,以后都有可能被裁掉。所以你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从长计议,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目前,在获得理想工作的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后创业”的方法。换句话说,选择工作的时候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增加工作经验,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适当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也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先在这类领域工作可能更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功。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传统上,人们工作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职业对个人的意义远非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级到高级的需求。比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的结构做了初步研究,发现了沟通、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新奇、归属、责任、自我认同等11类因素。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在选择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还要考虑该职业对我人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应关注该职业是否有助于实现我的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在调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强调自我职业发展、人才发展和职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优先考虑那些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太好;也要关注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职场。总之,盲目的去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好,但并不适合你,你的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工作,是不会让你满意的。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树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职业价值观,正确引导自己择业。

(三)理解和接受职业自我,积极抓住机遇。

大学生就业中的很多心理困扰,都与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调整他们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职业方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你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选择工作的标准,根据自己目前的能力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很多同学会通过个人的求职活动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高,容易产生各种失望、悲观和不满。所以我们要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后接纳自己,不要抱怨自己现在的问题,也没必要自卑,因为我们现在的特点是客观现实,毕业期间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所以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场上继续发展自己。

大学生就业中的机会因素也很重要,所以在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特点后,要学会抓住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找工作的顺利。要抓住机会,首先要多收集相关的职业信息,多参加招聘会,按照既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机会并不适合所有人。一份工作好不好是相对的,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一定不能盲从;永远记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后,要注意机会的时效性,在寻找就业机会时要主动,不要犹豫,不要害怕失败。我们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

(四)冷静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甚至委屈,比如有的专业很“热”,有的专业很“冷门”;再比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面对这些问题,只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主动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增强自我的心理调适和承受能力,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会非常有用。

当你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对待,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求职失败是必然的,不能指望每次求职都能成功。我们应该为求职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把就业当成认识社会、了解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好机会。我们应该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所以“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你求职失败不一定是因为你能力不行。求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你选错了求职单位的方向,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不符合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其他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求职策略,学会自我安慰,才能在接下来的求职中取得成功。

(五)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求职的时候,自己或者同学有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过分担心,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也要学会积极调整这些不良心态,必要时也可以寻求相关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有很多。第一,可以给予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你可以向朋友和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和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无聊,放松心情。

通过对就业中各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察觉的性格缺陷。应该说,这些性格缺陷是造成这种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你现在不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些问题会继续给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所以相关问题越早曝光越好。同时也没必要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性格是绝对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身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和发展自己,让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让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六)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勇于做事的少先队员。所以大学生要有自己创业的打算,可以在毕业后马上实现,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积累后实现。大学生要有发展自己事业的信心和勇气。目前,一些大学生创业公司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也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大学生创业肯定是值得鼓励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想法和思路,要对自己有合理的规划和定位,要和有市场经验的人合作,要摆脱学生公司的意识,要进行科学专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