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怎么样?
基础学制:四年|招生对象:|学历:中专|专业代码:081001。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种土木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项目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书面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金融、保险等方面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经济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等软件的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工艺、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验和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了解给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等相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环境等方面的通用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通用知识。
6.具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备使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备使用计算机和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知识的能力;
10.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要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与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基本结构原理、构造原理与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例1: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8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预算与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
例2: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工程制图(40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例3: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学(24学时)、画法几何及土木制图。工程管理(24学时)、建筑工程法规(24学时)、建筑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与研究实验三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两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
学习年限:四年。
授予的学位:工程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技术、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造价、土木工程CAD、材料力学、工程制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土力学培养方向如下:结构、安全工程、建筑施工、建筑工程、交通、土木工程。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房地产企业:建筑工程、结构工程、造价工程、工程勘察、质量监督、项目管理、技术经理、项目经理;政府和机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桥梁建设和工程维护。
职业资格证书示例
职业资格证书示例
继续学习专业的例子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发展前景:土木工程专业可以分为道路桥梁工程和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差异。一般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如下:
工程技术方向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道路不断向四面八方延伸,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04年进入各类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涉及100多个行业,其中房屋及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已跃居许多城市人才市场的首位。随着经济发展、路网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持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只要人才市场不出现过度饱和的情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就业前景一直很好。
设计、规划和预算方向
就业前景:各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划作为一个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需要更多的现代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工程预决算等建筑行业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木工程行业新的就业增长点。
相应的职业(岗位)
相应的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世界上大约有200所建筑学院和大学。他们的排名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建筑大学排名,希望对留学建筑设计的伙伴有所帮助。
世界建筑大学排名
Top1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一所世界一流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建筑系,成立于1868,是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的四个系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个有正式建筑课程的学校。因为第一任院长维尔接受的是巴黎工艺美术学院的传统建筑教育,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本来就是基于这个体系。直到20世纪,该学派才逐渐转型,开始被称为现代建筑的领军人物。《非凡工作室》主持人张永和在2005年成为系主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形象,表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Top2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成立于1996,是曼彻斯特大学和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创新合作。它是英国最大的建筑学院,由两所拥有100多年教学经验的学校的建筑系联合产生。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由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办学,结合了曼彻斯特艺术学院(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和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广泛的教学和研究资源。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提供的课程:
建筑学文学学士(荣誉)
建筑与都市主义文学硕士
三月-建筑硕士
MLA——景观设计硕士
Top3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理工大学。其专业几乎涵盖了工程科学的所有领域,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学院”。
其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荷兰和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誉。
前4名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艺术史教授查理·艾略特·诺顿(Charlie Eliot Norton)于1874年在哈佛大学开了第一堂建筑课,而真正的建筑系成立于1913年。后来直到1936才成立了设计学院,有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次年,格罗皮乌斯教授这门课程,并先后培养了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等人。
哈佛大学建筑学院实际上叫做设计学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SD(设计研究生院)。
设计学院包括建筑硕士、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房地产。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是一个充满发展和创造力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画室站,不分年级,不分专业,遍布斜坡。挺壮观的!
Top5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Zurich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世界知名的顶尖科技大学,多年来一直位居欧洲大陆科技大学前列,享有“欧洲第一名校”的美誉。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特色之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不静止,但始终保持全方位积极探索的独特体系。
他著名的“表皮”理论(Bekleidungstheorie)是由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amp;德梅隆的进一步演绎,在末世的最后几十年,再一次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Top6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建筑系的目标是成为该地区建筑设计、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杰出研究中心。
在设计技术方面,建筑系的研究重点是可持续建筑、建筑环境和设计计算;在建筑历史和理论方面,侧重于亚洲建筑的传统和现代研究;在城市研究方面,主要关注亚洲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和高密度城市发展,目标是开发高容量模型,以满足高速城市化的需求。
Top7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是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位于英国剑桥。成立于1209,也是英语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学。
剑桥大学本身没有指定校区,没有围墙,没有校牌。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镇剑河两岸,建在镇上不同的位置。
Top8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6月和10年6月创建。到现在,经过60多年的发展,有5个。
1000多名毕业生完成学业,成为活跃在国内外建筑前沿领域的专业人才。
根据学科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30年以建筑学派创始人梁思成先生倡导的建筑“物理环境论”为特征。近30年来,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建筑教育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始终引领着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