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读硕士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香港学校申请研究型硕士很容易。
很多同学认为申请香港的研究型硕士比申请欧美的研究型硕士更容易,所以在准备上会更宽松,把去香港留学作为不去欧美的替代选择。
真相还原:香港申请研究型硕士的难度堪比欧美名校。
香港的硕士学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主人).顾名思义,前者侧重于选修指定课程,完成各科要求即可毕业,后者侧重于研究,选修课程后仍需完成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型硕士对于那些想攻读博士学位并继续深造,以提升专业能力和申请竞争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待遇好,但名额少是香港学校招收研究型硕士的一大特点。攻读研究型硕士学位的学生,每月将获得约654.38+0.4万港元的生活津贴(助学金),相当于他们在香港全职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由于他们在学位和收入上的绝对优势,这类硕士项目的录取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大部分院系或学院每年招收研究型硕士名额都是个位数。如果本项目部分学生未能顺利毕业或科研经费有限,某些院系甚至会在某些年份取消此类全奖生的招生。
目前本科生申请研究型硕士的难度较大。一般申请香港学校的研究型硕士,必须满足以下条件:“211”和“985”大学毕业;本科学习成绩GPA 3.5以上(4分制),平均分85以上;语言成绩,雅思6.5以上,托福90以上;有研究经验和研究计划(研究?建议书)等条件包括实习经历、工作经历、获奖经历等。学生自己要求的这些硬指标,要达到标准并不容易。
研究型硕士课程内容以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为主,对独立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要求较高,申请人的研究方向需要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所以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申请研究型硕士的成功率比较低。
误区二:教学型硕士一年。
很多同学想去香港读一年制硕士,网上一般都是宣传教学硕士是一年制的。
真相还原:所教硕士学习时间1-3年。
香港一年制教学硕士成为教育产业化后最吸引内地学生的学制,但一年制硕士本身并不严谨。教学型硕士的特点是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最长不超过三年。教学大师发的学生证是两年。但是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都是提前修完学分,一年毕业。教学型硕士的优势是学制短,对毕业论文没有要求,学业压力相对较小,越来越贴近社会的需求,保证了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对于不打算从事研究工作,职业规划非常明确的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一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增长知识。
误区三:你一定会喜欢国际化的氛围。
很多内地学生选择去香港读研究生,是为了体验香港的国际化氛围,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与香港本地学生共同学习的环境中,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真的要还原:教学型硕士“内陆”
由于内地以香港为主的硕士项目“扩招”,大量内地学生涌入香港高校,原有的国际化氛围逐渐被“内地化”所取代。以浸会大学2008年新增加的国际新闻专业为例。第一年入学的60个学生中,超过55个是大陆学生,2个是香港本地学生,只有1是欧洲人,1是菲律宾人。
当然,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城市。如果你主动接触身边的本地和外地学生,多参加活动,香港还是一个体验多元文化的好地方。
误区四?:“放养式”教学
在香港读研究型硕士,没有导师督促学生读书,基本上比较自由。
真相还原: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型硕士重在做研究,更注重理论。学校指派导师监督学生的研究工作,但导师只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进行创新研究,最后写出3-5万字的学位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硕士生的课程虽然不多,但是全英文授课,课后还要看大量的英文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虽然没有老师会督促学生看书,但是学生还是要看书。因为考研真正上升到了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层面,内容比较晦涩。如果课前不预习几十页的知识,可能整节课都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
误区五:大一学生想去香港读商科。
香港浓厚的商业氛围、发达的金融业和优质的商科教育资源深深吸引着内地学生。很多对商科感兴趣的同学都想去香港读商科研究生,尤其是MBA。
真相还原:香港大学商科硕士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
大陆学生最热衷报考的专业是商科。可惜毕业后没有工作经验和G M A。申请香港学校商科专业的T分学生,95%以上会被拒。香港大部分大学(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有管理类的商科专业,这些专业都需要有工作经验才能申请。比如香港大学的MBA,要求申请者至少有三年的管理经验,其他要求也相当高。香港城市大学全球企业管理专业也要求申请者有1 ~ 2年工作经验。香港理工大学的商科专业包括会计专业,其会计专业在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中排名第一。本专业非常看重申请人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没有相关经验背景的应届毕业生谨慎申请。
误区六:一定要申请热门专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选择去香港读研究生的内地学生主要是热门专业,如经济、金融、法律、新闻、计算机等,是最受申请人欢迎的选择。
真相还原:热门专业名额有限,难以报考。
经济学、金融学、MBA、新闻传播学、建筑学、医学、法学等。一直是香港研究生学习的热门专业。说到香港读研,大家首先会想到这些熟悉的专业。但是,你了解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情况吗?
热门专业在香港招收本地学生的比例很大,申请起来并不容易。如果热门专业刚好符合你的兴趣爱好和专业,会是更好的选择;仅仅跟风选择热门专业是不理智的。一方面,许多热门专业留给大陆学生的名额很少,因此很难申请。第二,不一定适合你。
相对于很多热门专业,很多理工科专业在香港是相对被忽视的。在升学方面,香港本地人更热衷于学习金融、管理或法律;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甚至一些在内地很吃香的理工科专业,相对来说是没几个人感兴趣的。事实上,这些香港人在这些被忽视的学科上有很大的实力。
误区七:香港比国外更容易适应。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氛围的城市,离家近。在香港留学,地理、文化都有优势,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很容易适应。
真相还原:不懂粤语很麻烦。
对于不懂粤语的内地学生来说,融入香港社会并不容易。到香港,要突破英语和粤语两大语言障碍,尤其是要适应各国老师不同口音的英语。事实上,为了让内地学生适应香港的语言环境,最受内地学生青睐的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所香港学校,都会在第一学年开设粤语和英语选修课,香港中文大学更是将此作为必修课。有些学校会像浸会大学一样收取象征性的课程费用,有些则是完全包含在学费中的“免费学习”。除了开设语言课程,香港八所大学还设有语言资源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粤语、英语甚至其他外语。一般来说,各个学校的语言资源中心往往是最受内地新生欢迎的地方。在校园里,学长学姐免费开办的粤语班比比皆是。。
适应香港的研究生生活也是需要非常用心的。无论是语言还是教学模式,香港大学都需要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误解8:你很快就能说标准流利的英语。
香港大学实行“全英语”教学,教授大多来自欧美名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可以很快学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真相还原:学会听各种“世界英语”
香港大学的教授来自世界各地,一半以上的教授都不是英语母语,专业也不是英语,所以你听到的不仅仅是非常标准流利的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还有香港英语、中式英语、印度英语和日本英语...你需要适应各种英语口音,就像你能听懂带口音的普通话一样,这也是一种不同的锻炼。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去香港读书,人们经常聚会,说英语的机会大大减少,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锻炼,这也会阻碍英语水平的提高。
误区九:世界顶尖的香港学校,各方面资源都优于内地高校。
香港的一些大学在世界上排名较高。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2014世界大学排名比之前的排名有所下降,但仍排在第43位,而香港科技大学排在第57位,清华北大分别排在第45位和第50位。很多同学认为世界顶尖大学的资源在各方面都是优越的。
真相还原:一些专业实验设施是短板。
像港大这样的名校,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确实很强,但也不是各方面都无懈可击。由于场地等因素的限制,一些专业的实验设施会差一些。对于一般理工科专业来说,实验很重要。这几年国家对科研投入很大,内地的实验设施也比较先进和完备。所以很多在香港读的理工科研究生都会选择去内地做实验。
误区十:香港读研后就业机会多。
在对香港学校研究生学习的问卷调查中,22.48%的人去香港学习是因为觉得有机会“留下来”。香港商业氛围浓厚,金融业发达。很多去香港读商科的内地学生都期望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
真相还原:我想说,留下来不容易。
香港特区政府2008年宣布,所有内地学生毕业后可留港12个月,期间可工作或就读。香港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对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给予了最大的包容和公平,但香港毕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城市,想留下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