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大学
当我们越来越频繁地谈论尼采的态度、认知和理解时,其实是在为活在当下的自己寻找一个孤独的借口和出口。
这个时代你孤独吗?
当你一遍又一遍的刷手机,却不想和身边的爱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情;
当你参加一个晚宴,你有很多钱,换了一副眼镜,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喝醉;
进入中年,你发现自己的理想已经耗尽,只剩下生存的压力和越来越未知的未来...
周说:孤独是人的宿命。现在不仅仅是一种宿命论的状态,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
曾经,尼采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哲学家。
“很少有友好的声音向我走来。现在我极度孤独,难以置信的孤独...没有什么刺激的,没有人的气息,没有爱。”
但也许正是这种孤独让他变得伟大而睿智。
孤独是一种命运,是一场生命的狂欢。
尼采不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年复一年的孤独漂泊不是一种浪漫的享受。
在难以忍受的孤独中,尼采一次又一次绝望地叹息:“我在寻找一个人,而我一直找到了自己,我不再期待自己!””“现在没人爱我,我怎么还爱这种生活!"
1844 10 6月15日,尼采出生在普鲁士萨克森州洛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我的祖父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写神学著作。我的祖父是一名牧师。在他不到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此后,他在母亲和姑姑的照顾下度过了童年和青春期。
虽然直到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但尼采从此智力表现非凡:10岁时,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艺术剧院,为剧院写剧本。在瑙姆堡中学,老师们认为自己智商过人,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深造。
1858进入Pourtal学校,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65438年到0862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为了不太过离群索居,尼采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加入了一个学生团体。但是他的天性能让他适应这个世界吗?
上学期间,为了使人脱离庸俗,尼采呼吁减少吸烟和饮酒。但他的倡议没有被采纳,遭到了孤立和讽刺。骄傲的他逃离波恩,选择去莱比锡完成学业。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尼采更加孤独。
死板的课程,琐碎的日常事务,学者的未来职业突然显得那么陌生。人生是一种消遣还是一步一步的课堂考试?
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生活的使命感。
1869年,尼采25岁,在李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做古典语言学教授。在推荐信中,他毫不自夸地写道:“在过去的39年里,我见证了那么多新的天才,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年轻人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像尼采一样成熟。”
尼采不负众望,走马上任,发表了题为《荷马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就职演说,文笔丰富,质量上乘,令新同事叹服。
但接下来的书让尼采完全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两年后,尼采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悲剧的诞生》。
在正统的中国学者看来,一个语言学家用酒神精神去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而不去琢磨柏拉图经典语言的精妙,是完全荒谬的。以青年学者Wilamowitz为代表的正统语言学家对尼采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从65438年到0876年,尼采生命中的“沙漠时期”开始了。这次危机如此深刻,与前两次不同的是,他不仅仅是脱离了学生群体,受到了德国文字学的谴责,而是被整个时代所放逐。
这一年,尼采的书《人性,太人性》寄给了瓦格纳,两人从此分手。
这一年,尼采和他大学时最亲密的朋友洛德产生了隔阂,导致了后来的决裂。
这一年,尼采向一个荷兰女人求婚,被拒绝了。后来,尽管多次试图为自己寻找配偶,但都失败了,最后未婚而死。
也是在这一年,尼采因为健康状况不佳,停止了在大学的教学,三年后辞去了巴塞尔大学教授的职务,永远离开了大学讲坛。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的教书生涯,开始了没有事业,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的孤独流浪生涯。
1889年,被误解已久的尼采在都灵大街抱住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终于失去了理智。
尼采进入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住在耶拿大学的精神病院。1890年5月,他妈妈把他接到南浦家里照顾。
1897年4月,由于母亲去世,尼采搬到了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沃斯特·尼采的家中。
在尼采的一生中,家庭一直是他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里唯一的男性,家里的五个女性成员无微不至地关心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尽力满足他的所有愿望。
但是,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尼采毅然抛弃了这一切,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里游荡,挨饿,冥想。
1900年8月25日,这位不合时宜的思想家在魏玛去世,享年55岁。
回顾自己的一生,尼采说“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
第一阶段是“合群期”,比自己优秀的人受到崇敬、服从和模仿。
第二个阶段是“沙漠时期”,此时束缚最强,崇敬之心破碎,自由精神茁壮成长,无所顾虑,一切价值重新评估。
第三阶段是“创作期”,我们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肯定。但是,这绝对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种权威,而只是出于我自己。我是命运,我手中掌握着人类的命运。
所以,当尼采认识到孤独是真正思想家的命运时,他甘愿孤独,热爱自己的命运。
尼采预见到“必然笼罩欧洲的阴影”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
周在《尼采:世纪之交》中写道:19世纪,第一个敏锐地感受到这种危机并试图寻找出路的人是马克思,另一个是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
来到尼采的“创作时期”,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
第一,尼采首先从基督教信仰已经破产(“上帝死了”)这一事实出发,得出所有传统价值都会崩溃(“所有价值重估”)的结论。
其次,尼采从旧价值的崩溃中进一步得出价值相对性的结论,强调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地为自己创造价值,主张个人至上和自我实现。
第三,尼采是最早揭示科学理性局限性的人之一,也是最早明确揭示人类心理学中的无意识领域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人。
有人说尼采的问题大家都能理解,尤其是在现代世界迷失方向的人。
尼采哲学表达的是传统价值观崩溃时代现代西方人的迷失之痛和寻求的欲望。也许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生命力。
当2021这一年结束时,时间就到了2022年的门槛。当我们面对越来越迷雾重重的未来时,我们可能会像尼采一样痛苦和孤独。
但我们首先要学会像尼采那样思考,那样面对我们的痛苦和孤独。
尼采通向智慧的三个阶段,正是与自己同在的三种境界吗?
第一种境界是亲近世界,努力融入,亲近自己优秀的人,在世界的秩序下努力生活。
第二种境界,努力生活却对世界不放心,既有酒又有故事,既有人生又有理想,你要学会赋予意义和内涵。
第三种境界是超越这种世俗生活,建立自己的精神秩序,帮助自己乃至周围的人实现命运的圆满,做一个思想上的大知识分子。
乌鸦很吵,
唰地一下到城里住下,
天要下雪了。——
有家乡的人就有幸福!
你站在那里发呆,
回想起来,仿佛是上辈子的事!
你有多蠢,
为了躲避严冬,你逃到了人间?
世界是一扇门,
去沙漠-又冷又哑!
不管是谁
失去了已经失去的,就没有家了。
你被诅咒了,
注定在冬天的旅途中流浪。
你总是追求,
像烟雾追逐寒冷的天空。
飞吧,小鸟,
唱粗糙的沙漠鸟!
藏起来,傻瓜,
把你流血的心藏在冰和嘲笑里!
乌鸦很吵,
唰地一下到城里住下,
天要下雪了。——
没有家乡的人是痛苦的!
这是尼采写的一首诗《孤独》,是尼采在长达十年的流浪生活中写的,集中表现了尼采在流浪生活中的孤独处境和孤独心态。
《孤独》这首诗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天,这个畸形的漂泊者站在多风的大道上,俯瞰着荒凉的原野,延伸到变幻莫测的铅灰色天空。
冬天的雪似乎很快就要来了,一群群乌鸦在他头上吵吵闹闹地掠过,飞向城市停留。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黯淡、凄凉。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极度孤独沉重地压在诗人的心头,诗人的心剧烈地颤抖着。这时,满满的悲伤和痛苦变成了委婉悲凉的诗句——
但尼采只是悲伤和自怜吗?
尼采痛苦地感到,他在人群中比独自一人时更加可怕地孤独。所以尼采宁愿把沙漠当成自己的避难所,把野兽当成自己的同事。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当得起这样的生活探索者?
那么,你呢?
《孤独有境界》写道,孤独是一种舒服的状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它的真谛。
“旧时代的清醒人和圣贤都被遗忘了”,为什么?因为孤独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状态。在孤独的世界里,你的灵魂是自由的,城市的喧嚣将不再在你的耳边响起,你不会听到朋友嘈杂的声音,也不会听到手机和电脑像青蛙一样的噪音。
孤独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也是生活的一种诠释。
穆欣先生说,“你不需要在所有的花都在移动的地方找我。若想相见,在各种悲喜交集之际,我所能做的,就是长途跋涉后返璞归真。”
尼采曾说,“我的理论是给我一百年后的读者看的”。
100多年后,当我们终于意识到,后半生的“孤独”是一段前行的旅程。如果你遇到了疑惑、艰难、犹豫,请记得带上尼采的孤独智慧。
既然孤独是我们的宿命,那么你选择什么样的孤独,就决定了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