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的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3月26日,中央委员会、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53 65438+10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国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8月26日,毛泽东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学院成立和第一期学生开学的校训,并为学院题词“工程”。

1953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中央军委领导为学院题词。

1954年2月,周恩来召开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委、总部、各军种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军事工程院校师资问题。

3月26日,1958,学院举行了首届学生毕业典礼。

1959 65438+2月31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分开,分别组建各军兵种工程学院。

65438年6月至0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迁至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组建炮兵工程学院。学院成立了原子化学防护系。

1965年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领导。

1966期间,哈尔滨军工被迫跳槽,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部门也进行了调整,火箭工程系和计算机系进行了改建和新建。

1969 65438+2月20日,国防科工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按照集中前沿、分散常规、实行三结合的原则,单独建设一批高校。经与国防科工委、总部和各军种协商,决定学院主体(学院领导机关、四系和基层单位)迁至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至Xi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至四川重庆北碚,组建重庆理工大学;船舶建筑系留在哈尔滨,更名为哈尔滨船舶建筑学院1994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更名为风洞研究所。

1970 2月15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七机部领导。

长沙理工学院

1970正式被肢解移动。其中,主体、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计算机系、基础课系、所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至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

1971 65438+2月3日,国务院业务组、军委办公会议批准,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是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二炮、湖南省的科研院所、基地的需要。学院下设3个大队(系)、8个专业、1个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

1973 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理工大学,原哈尔滨军工(哈尔滨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相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程大学。原第二军工部门划归长沙工学院。

3月,学院5个专业的1976、138学生到北京、上海科研院所、工厂进行毕业实习。

1977年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专业和体制再次调整。研究所下设四个系一个办公室,包括四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研究所,1工厂。1978年5月,超算方案论证协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超算命名为“785”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长沙理工学院将改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纳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

1979 4月21国防科工委发布国防科技大学体制编制表。有3个系,9个系,23个专业,39个教研室,13研究室。

1997,进入“211项目”序列。

2006年进入“985工程”序列,也是部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