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类似诈骗的短信后,大学生应

大学生收到类似诈骗短信后,应:联系学校老师,联系家长,向公安机关报案。

扩展数据:

诈骗分子会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如“学生报告单”、“体检报告”、“检查寒假作业”、“退还学杂费”、“给班主任投票”等。如果学生或家长不小心点击了钓鱼网站,可能会导致手机中的特洛伊病毒和银行卡被盗。

“以钓鱼链接发送的‘开学通知、课程’诈骗短信为例。每天受此类短信影响的人数最高已超过14000人。”

1,冒用身份诈骗

一个从宿舍到宿舍收费的老师,有时候可能是校外的人;借手机的新生,一转身就再也不还;热情推销手机卡的学长根本不是学生...开学伊始,骗子装扮成各种角色,利用校园人流量大、互不相识的“东风”,进行各种诈骗。

案例:小张来学校报到,正在宿舍收拾东西,一个女生进来说她也是宿舍的学生。过了一会儿,小张去逛街了。等她回来,发现女孩不见了,包被打开,里面的现金不见了。

2.兼职招聘诈骗

一些学生想利用周末和假期找一份兼职工作。针对这种情况,骗子利用网络、报纸或校园内发布的虚假小广告,招收兼职学生,骗取学生一定数额的押金和保证金。

因此,警方提醒同学们,看到这类兼职招聘信息一定要谨慎,尤其是一些门面简陋或者临时摊位明显的招聘点。在确认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之前,不要入“坑”。当然,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参加学校官方组织推荐的兼职活动。

案例:刚入学的时候,肖磊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兼职广告,说可以免费提供一个兼职服务平台,于是就去应聘了。对方口头答应给他找一份轻松赚钱的兼职,但提出要交几百元押金,合同解除后退还。

肖磊交了50元报名费和200元押金,对方让他等通知。可是半个月过去了,肖磊再去打听,发现已经“空”了。

3.事故欺诈

骗子以学生家长为指导办公室主任、老师的身份打电话,谎称自己的孩子“出车祸了”或“生了重病”,急需汇医药费,然后在家长不知所措的情况下,逐步诱导受害人转账到银行汇款,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冷静,沉着。首先,他们要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是第一时间给“孩子”汇钱。如果联系不上孩子,要第一时间报警,让警察处理。

案例1:永州王的母亲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孩子学校当地交警大队的队长,说小王出了车祸,在医院抢救。她还提供了一个医生的电话号码。母亲张赶紧借了三万块钱汇了过去。

4、骗取个人隐私

大一新生异地入学必须买一张本地手机卡。有些同学从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收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接到的一些电话类似于资助新生学费生活费,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人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者学校以退学费的名义要求学生提供卡号和密码。

再次提醒学生,他们的隐私应该严格保密。如遇此类事件,应先致电相关机构核实,如遇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5.偷证开卡

在学期开始时,学生经常使用个人文件来办理入学手续和购买生活资料。一定要记住,他们的身份证等证件一定要妥善保管,不能借给别人。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复印,身份证复印件要注明申请这一块的用途。

还有就是要防止别人借用你的身份证和复印件办理各种银行卡、电话卡、借记卡等相关有价证件,给你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轻易送小礼物的人,切记不要随便把自己的身份信息泄露出去。

案例:陈骁是一名大学生,但他从未有过银行信用卡,但最近他一直收到银行的催款单。原来,近一年前,陈骁的室友小张无意中发现陈骁有乱放身份证的习惯,于是盗用了他的身份证,并办理了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