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水平。

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润物细无声地化解矛盾。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和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信函咨询、班级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优质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有严重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诊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通过开设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要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黑板报和校园网的作用,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设网上心理健康专栏,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发挥互助自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预防因严重心理障碍导致的自杀或伤害他人行为,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要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度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应对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学校医院、专业心理健康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