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如果你是校长,你想改革哪些方面?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目标的重构。从新的目标出发,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的教育体系,而不是以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这种新的教育体系由一系列教育环节组成,包括专业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就专业课程的学习体系而言,传统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相对而言,却忽视了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及其与实践的关系。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只会翻书却无法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手艺人”,无法成为专业领域的“大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全新的以创新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引导学生飞翔,培养创新能力。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将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取代某一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知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不能保证学生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时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学生要通过当前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某一专业知识的能力。
(2)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重心的转移。
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因此,实施学分制首先要解决管理创新的问题。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工作量急剧扩大。继续沿用学校教务部门什么都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管理的需要。形式倒逼教学管理重心尽快下移,分散管理压力,让学校教务部门从大量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控制和教学管理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做好校级教务部门该做的事情。
两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调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完善和健全。校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监督检查的作用,协调院(系)之间的工作关系,建立必要的业务指导机构,加强政策指导,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评估检查,统一两级教学管理体系的责、权、利,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促进院(系)自身发展,加快推进学分制。
(3)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管理研究,提升校院两级管理者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分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实施并不断完善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第二,组织教学管理研究。管理是一门科学。为了掌握教学管理的一般规律,提高管理水平,有必要进行管理研究。
那么,如何加强校院两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呢?
第一,“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先导。在学分制背景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改变长期以来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被置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学生对教师和课程几乎没有选择权的局面。
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和机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满意的服务。
第二,改革“刚性”管理,建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改革“刚性”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核心内容是制定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有必要改变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规范性”教学管理体制:一是突出多样性,包括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的多样性,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培养途径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发展。二是突出个别化管理和分类的要求,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和使用学校的资源。根据条件逐步实行学生自由选课和动态班级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按专业固定自然班的制度,代之以按课程动态教学班的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对学生的专业学分进行必要的定性和定量规定;实行创新奖学分,奖励在学术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文化体育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实行主辅修制,允许有余力的学生跨专业、跨专业、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学习;实行导师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尝试实行“本科-研究生连读”制度。
(4)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职能,优化组合,突出重点。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过去教学管理中的统一宏观管理已不能适应学分制的需要。要把宏观管理分成几个方面,各有侧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
(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评价)、评价、反馈、调控等环节。
(6)构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构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需要学生掌握更多不同学科的知识,尤其是那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和学科的异同点,从而找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所有这些教育目标的改革和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实现。目前,学校正在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就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同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对部分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完善,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本、个性化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现状,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